“大哥!我們這是去哪兒啊?”
“回家!”
“回家?”
“嗯!回幽州!回涿縣!回家!”
“這……大哥可萬萬使不得啊!”聽明白項羽的回答,張飛倒還沒怎麼樣,關羽卻連忙拉住項羽的馬首,湊上前來小聲說道:“大哥您不是說真的吧?天大地大的,我們幹嗎偏偏回幽州啊?要知道這些幽州兵在名義上可都是歸劉焉管轄的,如今黃巾賊亂稍平,我們隻要一回到幽州,劉焉鐵定會奪走我們的兵權,到時候我們豈非又是一無所有?再說經過討伐黃巾賊那連番惡戰,這些幽州兵已經對大哥心服口服、唯大哥之名是從,我們幹嗎還傻乎乎得趕回幽州啊?”
“二弟所言甚是!但是正因為這些幽州兵已經對我們三兄弟心服口服,所以就算劉焉解除了我們對他們的控製權,也解除不了我們的威望!何況黃巾賊亂稍平,幽州兵馬應該不那麼緊缺了,如果我們在這時候不逃反歸,劉焉也不一定會收回我們的兵權——那老家夥應該還沒有愚蠢到看不出我們三兄弟能力的地步吧?退一萬步:就算我們真的一無所有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可是……”
“二哥!雖然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這一回,我可是同意大哥的!你想啊!把這些幽州兵歸為私人部隊,本來是劉備那大耳賊的壞主意,後來他拍拍屁股走人了,卻要我們給他擦屁股!之前因為要剿滅黃巾賊,暫時借用這些兵力倒還說得過去,可是如果我們一直借著不還,不是和大耳賊一個德行了嗎?我可不要被人說成和那個大耳賊一樣壞!”
“……,既然三弟也這麼說,雲長也不敢再多說些什麼!”微微得點了點頭,關羽朝著項羽輕笑:“大不了,從頭再來!”
就這樣,從安喜縣出發之後,一行人回到了幽州地界。
再說劉焉,聽說劉備當日解了青州之圍之後,非但沒有在第一時間趕回幽州來協防,反而帶著自己的五千幽州兵趕去廣宗幫盧植打張角去了,劉焉那個氣啊,差點就要破口大罵劉備的十八代祖宗了。總算這老小子還算有點記性,想起劉備和他自己同為漢氏宗親,劉備的十八代祖宗不就是他自己的十八代祖宗?這麼越想越氣,劉焉險些一病不起——不是心疼那五千幽州兵啊,而是一口氣咽不下去啊!
不想時隔三個多月,項羽他們三兄弟竟然帶著還算整齊的四千多幽州兵回來了!
問明白事情的原委之後,劉焉心裏自然又把劉備暗罵一通,表麵上總算是卻好生招待了項羽三兄弟。閑談間聽說項羽被授為安喜縣尉,卻因為“急著”要來歸還自己的幽州兵,項羽還沒赴任就趕來了幽州。這番話聽在耳朵裏,劉焉隻覺得渾身舒泰,之前因為劉備那小子而起的悶氣,也一股腦的消失不見,當下更是一把拉住項羽的胳膊,許下了一個至少比縣尉高出三級的武將職務。
就像項羽說的:劉焉非但不糊塗,他還精明著呢!
雖然知道項羽所謂的急著來還兵不過是空口說白話,但是劉焉也看出了項羽他們三兄弟的能力,又見隨項羽歸來的幽州兵對他們三兄弟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劉焉也知道那些幽州兵的人心算是要不回來了。既然要不回來,何必死乞白賴得硬要呢?他們既然想跟著項羽混,那就讓他們跟著,隻要項羽是跟著自己混,到頭來,他們還不是在給自己賣命?
本以為回頭無望的近五千幽州兵失而複得,連帶的還得到了項羽他們三員猛將,劉焉高興啊!
項羽也高興啊!
安喜縣尉到底是個文官,不可能領兵打仗,也就很難建功立業;如今他雖然在劉焉手下做事,卻好歹也是個有名號的武將,手下好歹也名正言順得有五千來號人馬。以劉焉的幽州為依附,給項羽一段時間的話,他足以將這五千人馬訓練成一支縱橫天下的鐵騎!到時候,劉焉你要升我的官我就再跟著你混,你要是不打算給我升官,那麼——再見吧您呢!
就這樣,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項羽、關羽和張飛卻到底在幽州暫居下來。
這麼一住,就是將近半年的太平時光。
半年之中,幽州境內時有黃巾餘孽或者盜賊滋事,因為有項羽他們三兄弟在,即便對方是兩三萬的賊眾,項羽也隻需要本部五千人就能輕鬆克敵,而且每一回,除了偶然有幾個士兵因為意外重傷或者身亡之外,項羽那一直部隊的生還率竟然高達99.9%。安安穩穩得高坐在幽州太守的寶座上,劉焉自然對當初自己收留項羽一事越發得欣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