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山中恨 奇人遇(上)(1 / 2)

回到五台山上的秋霽居,宛凝將自己鎖在踏月軒一連幾日。師傅和師娘雖然很是擔心,但卻沒有硬逼她說些什麼,一如既往的照顧著她的日常生活。當她再從踏月軒走出時,已是七日之後。宛凝奔到馬廄,拉出她的雪影,飛奔上馬,策鞭而去。她究竟在哀痛什麼?是因為不能和所愛之人廝守,還是因為孿生姐姐宛淩對她的恨?亦或是阿瑪為她決定的未來?七日來,宛凝終於可以摘下麵紗了,卻再沒有那雙深邃的雙眼來注視,她想要埋頭在床榻間痛哭,卻已不再有那些紛飛的眼淚。記得在宛凝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吃不喝的第二日傍晚,師娘曾在她的門前低聲說:

“璃兒,人生在世皆如此,忘記該忘的,懷念該念的,即使再無奈,也總還是要麵對明天的。雖然我和你師傅並不清楚你此行的一切,卻也會因你的心酸而難過,你在這個世界上並非一人,何不振作麵對?”

連師傅師娘都會因宛凝的心痛而難過,可她的親生父母呢?這或許才是宛凝真正悲傷的原因。策馬揚鞭中的她,終於落下淚來。她不去理會,任由雪影帶她往山頂奔去。宛凝知道,這將是最後一次,從明天開始,她不再擁有那些看似高貴的尚書府格格身份,她隻是一介草民,隻想在這深山中老死一生。平複心情後,宛凝又恢複到未下山之前的生活,隻不過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練功中。

秋霽居是宛凝的師傅和師娘退隱江湖之後蓋起的院落,這裏有三套院,最外麵寬闊的院子就是師哥和宛凝自小跟隨師傅習武的地方,偶爾師娘會在這裏晾曬衣服、五穀。第二套院有她和師哥的房間,還有一間倆人共同擁有的書房,最後一個套院就是師傅師娘的房間,以及師傅的書房。說起師哥,宛凝倒是也有很久沒見到他了。自宛凝8歲上山那年,師哥楚文斌也才10歲,這些年他們幾乎都是在一起生活的,每次師傅檢查他們練武的時候,師哥和宛凝對打時都會手下留情;每次宛凝沒有寫完師娘要求的字帖時,也是師哥幫她打補丁的。在宛凝下山陪宛淩大婚之前的幾個月,他便出去“遊蕩江湖”了,而宛凝這一去也是幾個月。師哥對宛凝來說,就像哥哥一樣,在她8歲落水之後便不記得那些事之後,他和師傅師娘就像她唯一的親人,彌補了她的生活欠缺,也讓她沒有時間再去回憶那些過往。巧的是,宛凝回到秋霽居的一個月後,師哥便回來了。晚上,宛凝幫師娘端出一桌豐盛的菜肴,看著師傅和師哥對飲,她真的有一切又恢複往昔的感覺,隻是她知道,心底漏掉的那一塊,是怎麼也補不上了。

日子很快的就過去了,平淡似乎衝散了所有的怨恨與不舍,宛凝愈發覺得自己的心靜如止水,甚至萌生出了出家為尼的念頭,隻可惜當她在晚飯的時候說出來的時候被師哥狠狠的賞了一掌,被師娘那立刻湧出的淚水嚇了回去,而那高深莫測的師傅則默默的看著她,直看得宛凝心慌得很。師哥每年都會有那麼幾個月下山去處理他的事情,而宛凝則依舊沒日沒夜的埋頭於武功,拚命的練習著師傅教給她的劍術,甚至還開始用簫為劍。兩年的平淡生活豈料卻被一封家書打破。回到山上以來,宛凝從未和家中有過任何聯係,他們似乎也無意和她再有瓜葛。可如今收到家書,卻似在指責。額娘說的委婉,宛凝卻看得明白,宛淩和胤祥的感情在這兩年裏似乎並不那麼幸福,雖曾有過喜訊卻也因莫名的原因而失去,從那之後直至今,宛淩都未曾再有音訊,隻是將一個庶福晉的女兒收到屋裏撫養。雖然宛凝遠在山上,京城的人卻仍認為是她的錯,似是已經知道宛凝與十三阿哥之間的那份情,認為這影響了宛淩與十三阿哥的感情。收到這樣的家信,宛凝心痛的雙手發顫,這就是她的家人?!可她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