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細節決定成敗,別讓交友毀在細節上(4)(1 / 2)

記住,別人也許全錯了,但他本人並不一定意識到這一點。不要去責備他,那樣做太愚蠢了。應該試著去了解別人,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人。別人之所以那麼想,一定有他的原因。找出那個隱藏著的原因,那你就擁有了解釋他行為或者個性的鑰匙。試試看,真誠地使自己置身於別人的處境裏。

人際交往中,無論與誰相處,都要學會寬容,不要遇事就責備他人。不能原諒自己或他人所出現的失誤與差錯,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壓力和影響今後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因此,凡事我們要將心比心,多做自我批評,少責備他人。這樣,你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貪小便宜吃大虧

劉立國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專業知識很紮實,可是他的求職卻一直不順利。萬般無奈之下,他找到了當時在稅務局上班的叔叔,請他跟當地的一家知名企業的老板介紹一下自己,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沒過幾天,劉立國的叔叔給他打來電話,說正在一家酒店和這位老板喝酒,讓他趕緊過來跟老板見個麵,老板現在也需要這樣的專業人才,隻要過了老板的法眼,工作這事就算定下了。

劉立國非常高興,打扮整齊,急匆匆趕到酒店,和叔叔、老板一起就座,老板跟劉立國聊了聊,覺得他很不錯。隨後,他又要了一瓶酒,三個人喝了起來。

回來後,劉立國得意洋洋地等著公司給他打電話,可過了幾天,也不見那家公司通知他去上班。最後,劉立國就給叔叔打電話,問什麼時候去上班。叔叔接了電話,告訴他那件事沒希望了,老板不同意。

這讓劉立國很納悶,他叔叔便告訴了他原因。原來,他拿了後來那瓶酒所贈送的水果刀。這讓那個老板很生氣,覺得劉立國人品有問題,太愛貪圖小便宜了。因此,工作的事就泡湯了。

劉立國貪圖小便宜而因此吃了大虧。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逢光必沾、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的人是不受歡迎的。貪小便宜者必定吃大虧!

與人交往中,不要貪圖一些物質上的東西,說不定就是一個陷阱呢。如果你貪圖這些小便宜,到最後肯定會吃大虧。反之,如果你提高警惕,那麼可能就會免遭禍患。

春秋時期,自從晉國失去霸主地位後,國勢愈加衰落。到了晉定公時,晉國六卿勢力強大,互相爭權,根本不把國君放在心目中。自範、中行二氏被滅後,尚存智、趙、魏、韓四卿。四卿聽說齊國發生了田氏弑君專權的內亂,而諸侯各國無人過問,於是私自立議,各自拓展土地,作為自己的封邑。

到晉出公即位時,國君所屬的土地,反而少於四卿的封邑,晉出公也無可奈何。後來,晉出公秘密派出使者向齊、魯兩國求助,請派大軍討伐四卿,以正國君之名。不料齊、魯反以其謀告於智伯。智伯大怒,聯合韓、魏、趙三家,索性把一個有職無權的國君趕出晉國。自此後,晉之大權,盡歸於智伯。

智伯以結好衛國的名義,派使者贈送給衛侯四匹良馬和一枚白璧。衛侯看著膘肥體健、四蹄生風的良馬喜不自勝;捧著價值千金、通體透明白如凝脂的寶璧愛不釋手,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見到國君十分高興,群臣都來祝賀。上大夫南文子也來了,他看過良馬,又看了寶璧,不僅沒有向衛侯致賀,臉上反倒蒙上了一層憂慮之色。衛侯奇怪地問:“智伯派人送給寡人良馬寶璧,舉國上下無不歡喜慶賀,而你麵帶憂慮是怎麼回事?”南文子說:“沒有功勞受到賞賜,沒有力量收到重禮,不可不考慮一下。良馬寶璧,這是小國貢奉大國的禮物,而現在大國卻把禮物送給我們弱小的衛國,國君您不覺得奇怪嗎?智伯眼下獨攬晉國大權,早有吞並趙、魏、韓三家的野心,怎麼會向衛國結好呢?”“上大夫的意思是……”衛侯有些明白了。“臣以為,智伯定有吞並衛國,壯大自己勢力的企圖,國君不可不嚴防。”於是,衛侯命令大將屯兵邊境,嚴加戒備。

智伯果然發兵前來偷襲,他帶著大隊人馬剛至邊境,見衛國邊防戒備森嚴,隻好歎了口氣說:“衛國有賢人,已料到我的計謀了。”智伯無機可乘,回晉後又生一計。他與公子顏密謀,假裝父子失和,讓顏裝作被他驅逐並帶著部分軍隊投奔衛國,以便裏應外合。南文子再次識破這一陰謀,他說:“公子顏賢名遠近皆知,智伯又很寵愛他,無緣無故逃亡衛國,其中必然有詐。”他對晉國來的密使說:“衛國可以收留公子顏,但他的車乘若超過五輛,就不許入境。”智伯聽說了此事,讚歎道:“南文子真是料兵如神啊。”於是,他打消了偷襲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