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男兒立誌出鄉關,20幾歲樹目標30歲後書輝煌(1 / 3)

一家研究成功學的權威機構曾經長期追蹤100個20幾歲的男人直到65歲,結果發現:在這100個人當中,隻有1個人很富有,5個人有經濟保障,其餘的94人情況都不太好,晚年他們無論在家庭還是事業上都是失敗者。這94個人為什麼會成為失敗者呢?調查者說,很大程度上並非這些人努力不夠,主要是因為他們在20幾歲時沒有樹立人生目標,不知自己想成就的是什麼。

調查者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目標,對於20幾歲的男人有導向性作用。人生當中,你樹立了目標,並為此目標付出過,奮鬥過,你才會成功。反之,沒有目標,就沒有發展的大方向,就沒有成功的動力,你就會失敗。

確定一個目標,避免“羚羊思維”

如果有人問你:“今年1年裏及未來5年中有什麼明確的目標”時,你會怎麼回答?假設你的回答是:“我沒有想過,我不清楚。”那麼你未來的發展,就陷入了泥沼。

大多數人對於未來都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很少有人會認真地思索,總認為“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其實這種看似樂觀的想法,換一個角度看完全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想要堅定地走在人生旅途上,越過那些障礙,你必須有目標。

為了達到你的目標,你必須避免那種被美國心理學家考克斯稱之為“羚羊思維”的東西。

一次,考克斯和約翰一起進行了一次淩晨穿越倫吉提大平原的飛行。那裏景色非常優美,他們能看見大象、獅子和大群羚羊結隊穿過整個平原。

“羚羊的數量這麼大,真是一件好事啊!”他們的非洲導遊注意到他們正盯著那一大群羚羊沉吟時說道,“否則,這個物種很快就會滅絕。”

考克斯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笑了,然後指著一頭停止奔跑的羚羊說:“你將會注意到那頭羚羊跑不了多遠了。它停下來不是因為意識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為它累了,而是因為它太愚蠢以至於忘記了當初它為什麼要奔跑,甚至有時候竟在最不適當的時候停下來。我曾經看見它就停在它的天敵旁邊,有時甚至向某個天敵走過去,似乎它已經忘記了這是否就是同一種在幾分鍾以前讓自己驚慌失措的動物。它就差衝上去說:‘嘿!獅子先生,你餓了嗎?在找午餐嗎?’如果不是有一大群羚羊的話,我想這整個種群將在幾個星期之內被消滅幹淨。”

當時,考克斯在熱氣球上很容易去嘲笑那些羚羊,而在這次飛行結束以前,他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有趣的想法——在現實的商業世界中,他曾經見過同樣的問題。

是不是有許多人有規律的舉動讓你想起那些羚羊呢?他們有不錯的主意,他們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而且為這個目標努力了1天或者僅僅半天。也許他們隻是謹慎地四處溜達了40分鍾罷了。40分鍾以後,他們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目標。然後他們就會對自己說:“嘿,這太難了。這比我想象的難多了。”接著他們就會永遠停在那裏一動不動。

為了避免“羚羊思維”,20幾歲的你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向它努力。你不想在路上停下來,而且當你的天敵逼近的時候,當然更不想停下來。當每天結束的時候,你必須好好總結一下,並且問自己:“距離我為自己設定的主要目標,今天我又走近了多少?”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是,今天你沒有為達到目標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行動,也就是說今天你停在路上,那麼你必須從明天開始讓自己振作起來。

男人有目標,就有奮鬥的方向

規劃人生,就是製定目標。那麼什麼是目標呢?

這裏有許多答案:

“目標就是理想。”

“目標就是想要得到的東西。”

“目標就是你想到的地方。”

“目標就是一個靶子。”

“目標就是航向。”

“目標就是目的和標準。”

……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這並不算錯,但這裏所說的目標,不是一個簡單的靶子,或者英文裏的“target”,它實際上是分目標的簡稱,相當於英文裏的goal,是指通過鬥爭和忍受艱難困苦才能取得的東西。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便會有奮鬥的方向。這樣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具體到某一個人頭上,並非就是那麼回事。

為了證明樹立目標的重要性,讓我們來假設一場生死攸關的籃球冠軍爭奪戰中的一個場景。兩支球隊在做了賽前熱身運動後,為投入比賽做好了身體上的準備。然後他們返回到更衣室,教練給他們麵授行動前最後的“機宜”,下達最後的指示。他告訴隊員:“夥計們!這是最後一戰,成敗就在此一舉,我們要麼會青史留名,要麼默默無聞,結果就取決於今晚!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整個賽季的成敗就在今晚!”

隊員們士氣高漲,一個個像打足了氣的皮球。當他們衝出門跑向球場時,幾乎要把門從框上扯了下來。可當他們來到球場上時卻愣住了,一個個大惑不解,十分沮喪和惱怒。原來他們發現球籃不見了,他們憤怒地大叫:“沒有球籃我們怎麼打球?”因為沒有球籃,他們就沒法知道比分,就無法知道他們的球是否命中,他們的比分是否多於對手。總之,沒有投球的目標,他們就無法進行比賽。球籃對於籃球比賽相當重要,對吧?那你呢?你是否也在打一場沒有球籃的比賽?如果是這樣,你的得分是多少?

聰明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的所有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在36歲時就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製片人,電影史十大賣座的影片中,他個人囊括4部。他怎麼能這樣年輕就有此等成就?他的故事實在耐人尋味。

斯皮爾伯格在十二三歲時就知道,有一天他要成為電影導演。在他17歲那年的某天下午,當他參觀環球製片廠後,他的一生改變了。那可不是一次應付差事的參觀活動,在他得窺全貌之後,當場他就決定要怎麼做。他先偷偷地觀看了一場實際電影的拍攝,再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1個小時,然後結束了參觀。

對許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為止,但斯皮爾伯格可不一樣,他有個性,他知道他要什麼。從那次參觀中,他知道得改變做法。

於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裝,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裏頭塞了一塊三明治,再次來到攝影現場,裝出他是那裏的工作人員的樣子。當天他故意避開了大門守衛,找到一輛廢棄的汽車,用一塊塑膠字母,在車門上拚成“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等字。然後他利用整個夏天去認識各位導演、編劇、剪輯,終日流連於他夢寐以求的世界裏。從與別人的交談中學習、觀察並創造出越來越多關於電影製作的靈感來。

終於在20歲那年,他成為正式的電影工作者。他在環球製片廠放映了一部他拍得不錯的片子,因而簽訂了一份7年的合同,導演了一部電視連續劇。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斯皮爾伯格為什麼能夠成功呢?因為斯皮爾伯格知道他所追求的目標,也知道做法,他善於學習,用恰當的目標,為自己鋪就了成功的道路。

在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正確的指導方向和明確的目標。

好的目標創造前途改寫命運

目標是一種目的,一種意向,是個可以實現的夢。確立目標,然後勇往直前,這也是我們在奮鬥過程中戰勝壓力的精神基礎。

目標能夠激發出難以置信的能力,改寫一個人的命運,甚至使一個行走不便的人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有一位房產商人,居然記不清自己手頭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1座建築物的生意,接著增加到2座,後來目標更大了,終於擴展到別的業務。他說:“那時候刺激得很,我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有一天,銀行來了通知,說他擴張過度冒了太大風險,並停止信貸。於是這位奇才失敗了。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銀行,埋怨經濟環境,埋怨職員。最後他說:“我明白我沒量力而為,欲速不達。”

後來他找到了一個重要目標,也是他最拿手的生意——發展地產。他熬了好幾年,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有自知之明地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分開輕重緩急,組織好有助於這目標實現的活動,這樣你就會激勵自己不斷做出成績,越來越接近成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