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讓人人追隨你,20幾歲培養你的領袖素質(1 / 3)

對於任何一個組織來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個“將”就是指領導者,是一個團體中,為實現組織預定目標運用其法定權力和自身影響力影響被領導者行為的指揮者。

“統軍之將”在團隊中擔任十分重要的角色,20幾歲的你要深刻認識領導的內涵和角色,掌握領導這門特殊的管理藝術,發揮能力效用,以成為一個傑出卓越的領導。

認識領導的多重角色定位

當聽到“領導”這個詞語的時候,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什麼?

你很可能會瞬間聯想到一種威嚴無比、富有魅力、個性鮮明的形象:領導態度強硬,決策果斷,有影響力;領導是個不需要幫助,艱苦奮鬥的孤獨者;領導是個有著堅定的下巴,領導著組織成員前進的將軍;領導能對他人產生很強的影響,使他們去做領導認為應該去做的事。這隻是領導形象的一個部分,甚至極小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領導是“率領引導”的簡略說法。如果逐字進行組詞的話,那就是率——率隊,領——領航員,引——引路人,導——導購員。領導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到處都有領導的機會。小到各個家庭、團體,大到民族、國家,都需要一些能夠肩負重任的人,能夠“領”向“導”航,團結所有人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這就叫領導。

以下是領導所扮演的幾種角色。

1.“導航者”角色

當前,世界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它是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之後人類的又一個新階段。

這對於一個領導的導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領導必須要具備駕馭能力,把握主流的魄力,要有前瞻性和預測性,還要有優秀的決策執行力,才能在現代化的競爭中勝出。

“思想決定行動”。引領行動,首先是引領思想,影響力的根本是思想影響力,感召力的根本是思想感召力,凝聚力的核心是思想凝聚力。領導者就是思想的領路人,精神的“導航者”。

領導者的才能固然不是一場競爭勝負的全部決定因素,但是領導者對團隊方向的錯誤導航卻可以毀滅整個團隊。沒有明確方向的團隊無異於一盤散沙,沒有正確方向的團隊就像隨風飄動的浮萍,無論多麼努力,都難達到成功的彼岸。因此,傑出的領導者首先是一個優秀的導航者。

2.“主心骨”角色

領導就是責任,作為一個領導者,就要敢於承擔責任,勇敢地麵對所有不確定的風險,做團隊頂梁柱。團隊的成功應該是領導的成功,反之亦然,團隊的失敗更直接代表著領導的失敗。

一名合格的領導,必須把領導當作責任而不是地位和特權。在出現差錯時,要先責備自己;在必要的時候,他應當樂於為下屬承擔責任,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下屬的過失和錯誤,其實反映著他管理上的漏洞和問題。帶兵打仗與領導雖然有很多不同之處,但相似的地方更多。

千萬不要以為領導者就是隻動口,就是指揮別人做事。那誰來落實呢?誰來推動呢?千萬不要把任務一分配就完了,這樣做就把下屬給害了。如果領導總是縮在後麵,他的命令就會打折扣,這個團隊的戰鬥力就會打折扣,領導切記不能在團隊前麵流露出質疑和不滿,動搖軍心等於自殺。

領導者一定要衝鋒在前。勝利的團隊,要的就是領導這種敢於承擔,敢於挺身而出的脊梁骨精神。

3.“教練”角色

在拳擊比賽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教練隔著圍欄扳過選手的臉,有時是為了確認選手的狀態是否良好,有時是簡單的指導勸慰,有時則是要根據選手的情況,決定休息還是繼續戰鬥,這些簡單的行動其實就是做教導。它表明這位教練在時時掌握選手的狀況,所以他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做最合適的教導,而信息有些來自本身的觀察,有些來自彙整其他教導的數據。

仔細觀察,領導人和這個教練在組織中的角色是不是很相像呢?他與成員最親近、最了解他們、直接承擔成員工作的成果,所以領導人也是教練,必須負責教導的工作,要隨時掌握成員的狀態、工作表現是否稱職,以及是否遭遇困境或問題,提供實時的教導以確保個人績效的實現,爭取團隊最佳總效率。準確地說,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是一個好的教練。

首先,領導者要有教練的伯樂之能,發現和培養“千裏馬”,造就可用之才。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裏馬,好領導才能帶好一流人才、一流隊伍。

“教練”角色的目的是通過教給大家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達到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所倡導的領導者的教師角色——“促進每一個人主動學習”。同時,因為教練的職責是要教會別人,而教別人的前提是首先自己要會,所以教練式領導首先是內行領導,踏踏實實從基層幹起,了解一線的想法和發展的瓶頸所在,然後逐步突破困境,最終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4.“標杆”角色

“榜樣是領導的魅力。”領導人隻有身先士卒,作出榜樣,才有強大的號召力,才有資格說教別人,才有資格領導團隊前進。

一個領導便是一個標杆,首先他能保證所傳授的是“正道”,不是“歪道”。領導者的作用首先就是“領”。這是領導的核心價值,無論環境如何殘酷都不能動搖。領導應該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和所追求的信仰都懷有正確的價值觀,堅持這個價值觀不動搖,既是對領導職業水準的衡量,也是對下屬無形的教誨。

領導者的行為是一麵旗幟,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團隊的榮辱興衰。領導者個人的言行會對團隊內的成員產生一種示範效應或者說是榜樣的力量,成為團隊內部成員模仿學習的對象。

5.“醫生”角色

拿破侖曾經說過:“如果我告訴人們‘去戰鬥吧’,那麼他們就會去戰鬥。但是如果我給他們每人一條黃絲帶,那麼他們就會投入戰鬥並且為我去死。”

拿破侖認為,領導者無非是“希望的批發商”。他們提供希望,兜售希望,運用這種希望來界定某種目的,並確定達成目標的方法及實現目標後的報酬。在這裏,“希望”、“目標”和“報酬”,都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激勵和鼓舞。那條“黃絲帶”其實也沒什麼實際價值,隻是一種希望和激勵。

人的行為深處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隻能通過人的具體行為顯現出來,要促成行為顯現,就必須通過外部條件去刺激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主要是一種需要狀態。

心理問題就好比心靈的河流河水暴漲,如果不及時疏浚引流,便有衝決堤岸,泛濫成災的危險。而心理醫生,正是心靈河流最好的疏浚者。

團隊成員的心理問題,往往在父母妻兒、弟兄姐妹、同事朋友麵前難於啟齒,弄不好反會招致非議,甚至惹是生非。作為領導者,要善於了解部下的心理,部下才願意向你這個心理醫生道出心中所想。部下有了心理問題,需要領導這個心理醫生的幫助。

領導者想要當一個“稱職”的“大夫”,就要抽出一點時間學學心理學,“武裝”自己,以便能將“心”比“心”,接受谘詢。運用形式多樣的靈活方法,以激發下屬的興趣。比如可以將會議與測試相結合;私下談心與實踐引導相結合;討論與問答相結合,進行上下級間心靈溝通,產生火花。此外還需講點藝術,以“情”代“醫”,以人性化管理為“主旋律”,以減壓為“基本點”,以鼓勵表揚為“助推器”,以親情加友情架“心橋”。

再者,“醫生式”的領導懂得如何能夠激發團隊的激情,將隊員組成一個團隊,讓他們處於競技狀態,相互進行協作和積極的影響,在比賽中獲得突破。團隊建設主要有三個任務:用人之長,發揮每個隊員的長處;讓隊員互相配合,做到1+1>2;打造凝聚力,為共同目標發揮集體威力。

優秀的品格成就優秀的領導

夏爾·戴高樂就曾說:“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會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對於追隨他們的人來說,他們是最終目標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天才金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也曾說:“對於那些才華橫溢的投資高手,如果他們的人品不可靠,如果他們不值得被信任,我就絕不希望他們成為我的合作夥伴。”

造就政治家的,絕不是超凡出眾的洞察力,而是他們的品格。隻有偉大的品格,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領導。比如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在領導獨立戰爭和組織聯邦政府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領導和協調作用。而這些作用的有效發揮,直接得益於他的偉大人格所產生的巨大感召力和激勵作用。

華盛頓身材偉岸,重約190磅,棕色頭發,藍灰色眼睛,天庭飽滿,臉上帶著一些雀斑和太陽的曬痕。當他微笑時,幾顆有明顯缺陷的牙齒顯露無遺。他的外貌呈現出習慣於受人尊重和服從,但決不傲慢自大的男人形象。“親切”和“謙虛”是人們對他的評價。見過他的人經常描述他眼裏不時掠過的溫柔。“要平易近人,切勿太過狎近,”他告誡他的軍官們,“這是贏得尊重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他還教育他的軍官們,“要學會寬恕別人的錯誤,這是你贏得別人尊重的秘訣之一。”

當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時,他率領著部隊駐守在弗吉尼亞州亞曆山大。在選舉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議員時,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同時,在關於選舉問題的某一點上,華盛頓與佩恩形成了對抗。華盛頓出言不遜,冒犯了佩恩。佩恩一怒之下,一拳將華盛頓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聞訊後,群情激憤,馬上把部隊開了過來,準備教訓一下佩恩。華盛頓當場加以阻止,並勸說他們返回營地,一場幹戈就這樣暫時避免了。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派人送給佩恩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趕到當地的一家小酒店。佩恩自覺凶多吉少,便懷著忐忑的心情如約而至,他猜想華盛頓一定要和他進行一場決鬥,然而出乎意料,華盛頓在那裏擺開了豐盛的宴席。華盛頓見到佩恩,立即站起來迎接他,並笑著伸出手說:“佩恩先生,犯錯誤乃人之常情,糾正錯誤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昨天是我不對,你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那麼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華盛頓熱情洋溢的話語感動了佩恩。從此以後,佩恩成為了熱烈擁護華盛頓的人。

除了平易近人,寬恕別人,華盛頓還有其他品行為他贏得了無數的尊重:他目光遠大、心胸豁達、堅定果斷而又謙遜質樸。他一生的行事為人,處處讓人體會到他的真誠和執著。他功勳卓著卻不貪戀權力,即使在處於權力巔峰、統率千軍萬馬時,他也從來沒有自我膨脹,沒有任何狂妄的野心。他作風平和,踏實認真,講話不多,但他的每一次講話都發自內心,真摯感人。告別政壇之後,當國家需要他時,他毅然臨危受命,再度應召為國服務,卻斷然拒絕了總統提名。他的每一次選擇都證實了他純潔無私的人格。

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他肩負起組建聯邦政府機構的責任。他心胸寬廣,把美國第一流的人物都納入聯邦政府。為了確立聯邦政府的威信,他力求從人的才能和品德來判斷選擇人才。他對各部官員的選擇有兩個條件:第一要受到人民的歡迎和愛戴,第二要對人民有影響力,二者缺一不可。麵對政府內閣中的黨派之爭,他總是冷靜地用超人的智慧加以調解。對待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的論爭,他希望能不帶偏見地將對美國有利的觀點集中起來。他不想壓製別人的意見。他對別人過人的才幹,毫無卑劣的嫉妒之心,他把當代最偉大的政治家團結在自己周圍,使之造福國家。他主張為人處世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

雖然大權在握,他卻始終聽從良知的召喚,謹慎地使用權力。後人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原來政治家還能夠是這樣一種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地結合到什麼程度。華盛頓的高尚品格猶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燈塔,時刻提醒著擁有或想擁有權力的人,不要在權力的迷宮裏暈頭轉向。正是他的這種偉大品格,使他贏得了眾人的信任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