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是天才,沒有勤奮一樣玩不轉(1 / 1)

有句老話叫“天道酬勤”,也就是說“天意總是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迷信天意固然是虛幻的,但如果人們肯付出努力,那麼人生至少有九成的概率會向積極的方向轉變。相信“工夫不負有心人”的真理,不投機不取巧,踏踏實實做人做事,這樣的人雖然未必一定會事業有成,但是他卻能做好他能做到的事情,實現生活上的富足和心靈上的滿足。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天才,有的隻是天賦。天賦如果沒有實幹和勤奮來配合的話,也一樣會在實踐的洗禮下被淹沒。

對於二十幾歲的我們來說,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將自己的才能施展出來的時候。如果此時就想著依靠天賦來獲取生活的資本,卻從不為此付出勞動,終日倦怠消沉,那麼遲早有一天將耗盡天賦,一事無成。

勤奮實幹能夠將天賦轉變為天才,能夠督促人不斷追求,而物質世界將在這種追求下不斷進步。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哪個國家或整個世界的進步是依靠個人天賦得來的,反而都是那些勤勤懇懇、實幹勞作的人在發揮作用。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有限時間內欲成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勤奮、執著追求的精神,實幹的氣魄。舉世矚目的科學家霍金就是很好的例證。

史蒂芬·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後來他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而喪失了語言能力,隻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他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後驅動輪椅如蠶食桑葉般逐頁閱讀……

但霍金並沒有因為病痛的折磨而放棄對學習的堅持,他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了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他年複一年地以驚人的毅力繼續從事物理學研究,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現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他的成功與其歸功於他的天賦,不如歸功於他那種勤奮執著的精神。

勤奮可令才能加倍,勤奮可出成果,勤奮更是成功的支點。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人們很容易左顧右盼、見異思遷。但天才和靈感的女神,鍾愛的往往是不畏辛勞、甘灑血汗的勤奮者。我們應該看到,“勤”和“苦”總是緊密相連、如影隨形。一切天才的機遇和靈感,從來都是以勤奮為前提的。勤奮不僅意味著吃苦與實幹,而且意味著必須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才有可能叩開成功的大門。

我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年輕時就堅持每日作畫,除身體不適和心情不好的幾日外,無一日不動筆。正是這鍥而不舍的勤奮,使他最終譽滿世界。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6平方米的住處終日辛勞,奮戰十年,在數學王國裏為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明珠作出了傑出貢獻。勤奮便是他們成功最大的秘訣。實際上,“業精於勤”“勤能補拙”,實為深刻的大道理。

一個人的進取和成才,環境、機遇、天賦、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努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如果缺少了這種精神,哪怕他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隻能空振雙翅,望洋興歎。

處世感悟

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工夫。那些所謂的天才,如果不配上加倍的勤奮,那麼即使是有才也一樣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