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未來戰爭2(1 / 3)

數字化地圖

沒有線條,沒有圖形也沒有圖像,這也叫地圖?不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數字化地圖。它其實是把各種圖像、普通地圖、專題地圖等信息資料,運用專門的程序轉化為密密麻麻的數字,當這些數字按照要求進行分類、組合、計算、處理後,就能變成你所需要的那種地圖類型了。

由於數字地圖快速、精確、信息量豐富,所以不僅儲存方便,用途也很大。比如,以數字地圖形式表示的交通圖,可以根據需要,及時顯示所需地區的圖形並提供不斷變化著的道路信息。如瑞士國家圖集,可將全部信息存儲在一張光盤上,你隻需在微機上調用出來,即可閱讀,真是輕巧方便!

最早的軍用地圖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地圖的國家之一。誰也沒有想到,在1973年12月發掘的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一下子發現了3幅畫在絹帛上的地圖,其中一幅是《駐軍圖》,用黑、紅、田青三色繪成。成圖時間在2100年之前,比過去認為最古老的羅馬托勒密地圖早3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彩色軍用地圖。

微波武器披掛上陣

你家有微波爐嗎?一隻雞腿,放在微波爐裏轉上幾圈,沒看見火,也沒有煙,一會兒就熟了。這有多方便!可是,誰能想到,這無火無煙的微波也能成為殺人武器,而且威力大得驚人。想想也不奇怪,微波爐既然能把雞腿燒熟,把很多微波爐的能量集中在一起,那還不把人燒死?!

小小微波威力大

為什麼小小的微波能夠成為戰爭利器?這還得從一連串莫名其妙的事故說起。

1961年,蘇聯在新地島進行氫彈爆炸試驗。這顆氫彈一爆炸,設在阿拉斯加州的美軍預警雷達立即失靈,時間長達20小時。1962年,美國在太平洋進行了一次高空核試驗,當核爆炸發生後,1400多千米外的夏威夷瓦胡島上突然出現了許多異常情況:所有街燈同時熄滅,幾百台防盜報警器響成一片。同一年,美國又進行了一次高空核爆炸後,發現其7顆軍用衛星竟同時報廢!

這些意外事故引起美國軍方的高度重視。經過大量的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謎底。原來,高空核爆炸透射進大氣層,產生了不定向的高強度微波。這些高強度微波對電子設備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

看不見的微波彈

是的,微波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一旦集中起來,對準一個方向釋放出來,它的力量就會很大。這就是微波武器的工作原理。它由兩部分組成,微波武器的彈倉是一種超大功率的微波發射機,它可以產生強大的、聚集的微波波束,即“微波彈”。受到這種微波照射的人,輕的會頭痛、神經錯亂等,重的會燒傷皮膚和內髒,眼睛變瞎,直到死亡;而被微波照射到的設備呢,有的則被燒毀,有的無法正常工作。

而且,這種武器看不見、聽不到,不知道是從哪裏照射過來的!這樣說起來,微波武器是不是很可怕?不過請放心,這種武器目前還在研究階段。等到真的研究成功,那麼防備它的辦法也一定會有的。

隱形飛機的克星

其實,微波武器還有一手絕招,它是各種隱身飛機的克星。至於原因嘛,還要從隱形飛機自身的設計特點說起。

我們知道,隱形飛機之所以隱身,是因為它采用了許多隱身技術和材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穿著用吸波材料和吸波塗料做成的隱形衣。當雷達波照射到它的身上時,絕大部分都被它的隱形衣吸收了,不再反射回去,因此雷達很難發現它。

實際上,雷達波也是一種微波,隻是因為它的強度比較低,所以隱形飛機遇到它時可以安然無恙。與普通的雷達波比起來,微波武器發射的微波要強得多,而吸波材料特有的吸波能力正中其下懷。另外,微波武器不是采用“點”的攻擊方式,而是強調“麵”的攻擊效果,隱形飛機無論如何“隱形”,隻要在一個區域內被罩住,都難逃“天羅地網”。

在戰場上,萬一隱形飛機不小心受到微波照射,它用吸波材料做成的隱形衣便會大量地吸收微波,造成高溫,這樣不僅機內的電子設備被燒壞,而且其他機載設備也接著被燒壞,最終機毀人亡。看來,遇到微波武器這個大克星,這架隱形飛機可就是在劫難逃了!

本領非凡的激光

說起激光致盲武器,就不能不談到1982年英阿馬島海空之戰中發生的一樁秘聞,當3架阿根廷飛機尚未對英國戰艦投彈攻擊時,隻見幾道白光閃爍,飛機便不由自主地偏離航線。其中一名飛行員隻說了句:“我的雙眼看不見東西了!”其餘兩名飛行員還沒來得及說一句話,就稀裏糊塗地葬身海底了。原來,那幾道白光是英國戰艦上安裝的激光炫目照射器發出的激光。

無人戰車上疆場

1982年,美國緬因州的一條公路上,一輛小汽車超速行駛。真膽大!見到巡邏車還不降低車速!超速應當罰款,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巡邏車終於追上了汽車。警察再三發停車信號,這車都不理不睬。無奈之下,警察開了三槍,其中一槍打中了前輪,汽車飛出了車道,才停了下來。警察上前一看,頓時傻了眼,原來駕這輛車的竟是一台機器人!

讀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覺得很驚訝?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軍用無人戰車上戰場已經不再是遙遠的夢。

“蜘蛛”跑得快

“蜘蛛”是一種輕型高速突擊車,由於采用了越野輪胎,它靈活機動,每小時就能跑134千米,而且可以在任何地形條件下行駛。與普通戰車相比,“蜘蛛”形體小巧,全長不足5米,使用鋁合金做車身材料,使它更易於空投和空運。

此外,它可根據需要配備相應的裝備,如通信器材、夜視儀和衛星全球定位儀,這樣,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不用開燈也能準確無誤地迅速駛向目的地。一旦戰爭爆發,還可在車上裝備機槍、榴彈發射器、導彈發射架等武器,可見,這隻“蜘蛛”的戰鬥力還真是不可小覷!

戰場“破碎機”

“破碎機”算是無人戰車裏麵的大塊頭了,體重6.5噸,相當於六七輛小轎車的重量,大小與美軍“悍馬”軍車相差無幾。它是大肚子運輸機的貴賓,一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能夠空運2輛,並將其空投到地球上任一個地方。在戰場上,“破碎機”負責運送物資、武器和特種彈藥到前線去,是士兵們的急先鋒。

作為“蜘蛛”無人車的接班人,“破碎機”也一樣皮實和靈活,即便在高速行進中,也能輕鬆越過樹叢、岩石、圍牆和壟溝。由於6個輪子采用獨立驅動,它幾乎能在任何坡度攀爬。這些本事都稀鬆平常,“破碎機”最拿手的絕技是可以倒置——如果一不小心翻了車,它的6個輪子可以直接從車底移到車頂,繼續行進,絲毫不影響它執行任務。

“角鬥士”無人車

美海軍陸戰隊向來神秘,當然他們的得力助手“角鬥士”無人車也不例外。聽起來“角鬥士”像個大個子,其實體積並不大,體重才1噸。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它的6個輪子都能做360度旋轉,可以越過各種障礙,因此適於城市作戰。無論是舊城區的石板街路,或是高1.5米的台階,都不能阻礙它前行。

另外,“角鬥士”車上還安裝有反坦克導彈、機槍等武器,能單獨執行一係列任務,包括偵察、運送武器和後勤補給等。美海軍陸戰隊最終將裝備200輛“角鬥士”,簡直是角鬥士的大本營。

迷你戰車

INBOT迷你無人車是無人戰車家族中的小不點,長得有點像玩具車,重量僅2.1千克。由於采用了像坦克一樣的履帶,它可以輕鬆跨越45度陡坡或6厘米溝壑,並以0.5米/秒的速度行駛兩小時以上。它操作簡單,攜帶方便,頭部能自由轉動180度,這讓它的眼睛——攝像頭能看得更遠、視野更廣闊。

INBOT雖然貌不驚人,但發展前景卻不容小視,無論拆炸彈還是搞偵察都是它的強項。另外,它的民用潛力同樣十分巨大,完全可以勝任像管道檢修這樣的複雜任務,充當和平時期的多麵手。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無人戰車將代替士兵戰鬥,以減少更多的傷亡。讓我們等著瞧它們怎樣在戰場上大展身手吧!

鐵甲小妖

“歌利亞”是德國在二戰中開發的無人車,通過電線遙控,可把10千克炸藥送到敵軍陣地,用於摧毀防禦工事或掃雷。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遙控戰車,“歌利亞”個子不大,看起來像玩具,跑得不快,每小時5千米,和人步行差不多。由於當時技術水平所限,該車並未在實戰中達到預期的效果。

無人戰機飛過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