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所謂道門正傳,就是指這十一宗。這十一宗平時各自處理宗門事務,互不幹涉,但玄宗是諸宗源流,居於清都、玄都、仙都三山,稱道海三山。地位超然,統領天下道門,玄宗掌門即是道門之主。
此後這十一宗的弟子又有自行創立門派的;或者傳承家人,建立修行世家的,乃至於成為行遊天下的散修,收徒傳人的自然是不計其數,其源流皆屬於道門,卻不會算在道門十一宗之中,隻能算得上是廣義上的道門。
吳正功所在的山水劍宗,當然不在這十一派的道門之中。山水劍宗宗門座落於蒙童山,其創派祖師,乃是數百年前陰陽八派之中的山宗的一位門人。所以嚴格上來講,山水劍宗隻是屬於廣義上的道門,因為其修行的確實是道門流傳出的法訣。
在修行界中,類似這樣的門派,都自認是道門門派。但其含義主要是兩層,其一指自己修行的是道門法訣,乃是成仙之道,這一點主要還是為了與佛門修行有所區別;其二,也是感念傳承,銘記其修行來源,是修行人尊師重道的含義。
吳正功以山水劍宗長老的身份,在一位佛門僧人麵前自稱道門,自然不錯,也是修行界由來已久的習慣。但是他口口聲聲的“我道門散淡已久,綱紀廢弛”等一番話,隱隱將自己放在了一個極高的位置,好像自己是道門中如何了不得的人物一般,但事實上即便是山水劍宗掌門,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道門人物,更何況是他。
吳正功這樣說話,可不僅僅是自視甚高的問題了,要是在佛門,這屬於口戒中“妄語”,按照苦行僧的修行,他不僅不能說這樣的妄語,聽也是不行的。所以當吳正功在他麵前胡扯了這一通,他當下就告辭轉身,不給一點情麵。
自始至終苦行僧沒有說出一句貶低吳正功的話,隻是將道門情況對陸正如實介紹,剛才一言不合他也隻是轉身就走,更不曾對吳正功本人置以隻言片語的是非。但陸正聽到這裏卻已經明白,原來那個老頭根本不是什麼大人物,但說起話來卻是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聽到這裏,陸正就問:“大和尚,道門是這十一宗,我記得你說過佛門有十一山,又是哪些山呢?”
苦行僧答道:“除了佛山之外,佛門還有十座大山,說是大山,其實主要是大山之上建有十座大寺。我佛門與道門不同,不分派別,隻有一宗。也不分僧侶所修法門同異,隻以所屬寺廟不同。
分別是歡喜山的白虎寺、離垢峰的十善寺、放光嶺的無量精舍、嗔怒山的火焰庵、勝難山的離戲齋、圓滿峰的般若院、遠遊峰的方便寺、因緣山的不動寺、無相峰的大慧寺,以及大雷音山的法雨宮。”
原來佛門跟道門不同,十座大寺之主既不是如道門那樣稱為掌門或者宗主,也不是跟人間佛寺一樣稱為方丈或者住持,而是稱為駐山,由駐山統領寺中一切事物。而這十大寺的駐山都不是自己寺內推選,必須由佛山指派得道高僧前往就任。
十山大寺之中,每一寺除了駐山之外,而另外尚有負責監察僧人的戒師以及傳授佛法神通的法座,駐山、戒師、法座,三人一起管理寺內事物。因此修行界中除了這十大寺,並無其他的寺廟。
苦行僧還告訴陸正一件事,那就是這佛門十寺的還有一個極為有意思的情形。佛門這十座寺廟所在的大山,乃是一字排列,從歡喜山到大雷音山,猶如列隊一般一路向西。而且從歡喜山到大雷音山,每座山之間相隔差不多都是千裏之遙,每一座山都比前一座山高出百丈,因此這十座山卻是依次增高,歡喜山最矮,大雷音山最高。
難道這些和尚是故意這樣排列寺廟的嗎?陸正心裏默默想著,每隔一千裏就找一座山,而且還要比前一座寺廟所在的山高一點,這可太不容易了。要是找不到可怎麼辦?豈不是不能排成隊伍了?
但是轉念一想,修行界的和尚可不是人間的和尚,一個個都具有大神通法力,即便是在需要的地方沒有合適的山峰,移山填海,從遠處搬來一座山,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吧!這些和尚把這十座寺廟這樣排列在一條線上,而且還分出高矮,的確是好玩,隻是不知道和尚們還有其他什麼意圖?苦行僧卻沒說。
陸正又問道:“大和尚,那曰月廬是屬於道門還是佛門?”
苦行僧一邊走,一邊道:“看來剛才你都聽見了,貧僧要帶你去的曰月草廬既不是屬於道門,也不是屬於佛門。這座草廬就在籬笆的邊上,不知道已經多少年了。據說從籬笆種下不久,就有了這座曰月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