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見龍訣之後的第三層境界叫做行龍訣,神龍既見於天地之間,與萬物無擾而相安,則能行乎天地之間、萬物之中。既知萬物從何而來,便知自己從何而來,見萬物從何而去,便知自己從何而去。
人本就生於天地之間,活於萬物之中,氣息吐納,有新舊之氣交替。但此時既知萬物出入之門,知其始而見其終,不再是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不知從何而去的混沌。修行者到此境界,才能真正算得上的把握生死之根,走上超脫之路。
第四層境界叫做躍龍訣,修行者行龍有成,已握生死之根,便能真正主宰自我,此時所生諸般神通皆有所成就,其力可摧伏一切內外之劫,知其天命所歸,行之有常。天地同乎其力,災害不入其身。
第五層境界叫做飛龍訣,神龍一躍而至飛天,升騰諸天之上,此時天地不能違其意,日月不能減其光。天地即身,身即天地。
第六層境界叫做亢龍訣,龍既現乎天地之間,則升無可升,去無可去,此時再進,當脫天逸去。
這就是禦龍訣的六層境界。法訣之中解釋道,道門修行為了羽化登仙,佛門修行為了涅槃證果,這套禦龍訣取法於佛道,但是指向的成就既不是成仙也不是成功。因為聖宗認為,無論是成仙還是成佛,所指向的就是一條解脫之道。在解脫之中,所謂的羽化和涅槃不過是外在的不同罷了,修行人真正要明白的還是何為真正的解脫!
但聖宗並沒有在這套法訣之中言明何為真正的解脫,但是卻說言明了這套禦龍訣正是由他所創,能夠指向解脫之路的法訣。
這套禦龍訣法訣之中不僅包括種種修煉之法,更有種種關竅指引,讓人可以照之修煉。而其中每一層境界,也有相應的法術,一則用來驗證所修,二來也是為了可以方便度過劫數。
法訣之中解釋了何為劫數?修行人在修行神通之時,將會麵臨各種考驗。這些考驗發自來自修行人形神之中,應於外在遭遇,所以避無可避,所以稱為劫數。形神或者稱身心,一般來說道門以形神而言,而佛門則言身心。所以比如忘形,其實在佛門是稱為忘身。
這一點陸正在得到禦天訣第一層神霄天法訣的時候,淵無咎就已經對他講解過了,修行人將之叫做神通劫,他還告訴陸正。在他第一層神霄天法訣修成。將會出現有相應的神通劫。此劫要麵對的考驗是元神之中出現種種幻覺。
這些幻覺其實就是來自於形神之中的種種感覺的爆發,來自於形神曾經所受到的極為強烈難忘的刺激,比如身體曾經經受的饑餓、患病、傷痛,乃至隱藏在肉身之形中的種種傷害。還有就是心靈之中難忘的記憶。比如曾經過度的悲傷,分別的慘痛,不堪回首的經曆。這一切的一切,都將在神通劫中一齊爆發出來。
這些感覺都是曆劫者自己經曆或者曾經經曆的所有感受,真實不虛,但為什麼說是幻覺呢?因為這些感受都是在發生在過去,雖然人還可以從記憶之中回想當初的經曆,在意識之中回味當初的感覺,但畢竟一切都已經不存。隻是身心留下的感受在不斷重現當時的情況,並無真實情景發生,所以稱為幻覺。
當時淵無咎告訴陸正,若是被這些幻覺所迷沉溺其中,將會導致元神迷蒙、元精奔瀉、元氣枯竭等種種危險。輕者修為退減,重者性命不保。此時需要修行者保任初心,不為所動,便能平安度過。而若能度過此劫,便能達到元神、元精、元氣三者合一,生成法力,突破到禦天訣第二層青霄天的境界。
禦天訣有九層境界,就有九道神通劫,禦龍訣隻有六層境界,所以隻有六道神通劫。但是留下這道心念之人解釋劫數的時候,卻還提到了另外一個詞,便是修行劫。
聖宗認為,無論道門也好、佛門也罷,法訣萬千,所修不同,但是每一種法訣都自有其在修行之中所經曆的劫數,稱為神通劫。這些劫數因為所修法訣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法訣所指引到達的境界不同,並不是所有的法訣都能指向真正的解脫,有些隻是為了修成強大的神通罷了!
但隻要是能夠真正指向解脫的法訣,有六個劫數是一定會經曆的,隻是名稱不同罷了。而這六個劫數,每經曆其中一個,修行者都會獲得不同境界上的解脫。而其他的許多神通劫,有的是為了修成某種法術,有的是為了驗證某種神通,有的則是法訣本身修行的方式所決定的,更有的是為了讓修行弟子能夠安穩的度過境界超脫帶來的劫數,並不會帶來形神或者說身心上的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