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諸慧生(1 / 2)

readx(); 喂飽了青龍白虎,陸正自己卻突然不想吃了,他將烤好的一隻野兔又丟給了青龍白虎,自己卻走回了洞中,在還元樹下坐了下來。荒未央說自己已經突破知心大成了,但他自己卻還沒有好好體察過身上發生的變化。

盤坐還元樹下,靜坐調息,隨心入定,運轉神識察知周身,便發現了自己身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讓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叫做知心境!

修行到了元神化顯之後,可謂入門,入知身境。何謂知身?就是了然洞徹自己的肉身!是誰知身?毫無疑問,自然是元神。

元神化顯之後,元神可見身中一切,把這間屋子看得無比的清楚,肉身運轉與天地有著莫大的關聯。元神化顯之前,肉身必必須洗煉純淨,元氣充沛而一身運轉無任何滯礙。元神化顯之後,可見氣血運轉符合天時之動,經絡運行有著日月升降之變。天地之間有朝暮,肉身之中也有動靜,這是一種玄妙之感,難以言說卻是清晰存在。

此時的自我不再是那個被外人所見的肉身軀殼,似乎更應該就是元神,就如同一個人將目光從窗外收回,看見了自己身處的屋子一樣,屋子裏的一切都被看得清清楚楚。如人在天地,此時身即是元神的天地。

元神雖可見一切,但是無法觸動這一切,卻可以在神識感應之中漸漸突破肉身所限,與整個天地的生機元氣呼應,攫取天地之間的生機。借此煉化和強大肉身。但是這種強大卻是有限度的,舉凡天生之物,必然有數。超過了數,必是難以承受。產生破壞的結果。

好比是一個人隻能挑動兩百斤,這就是數。如果超越了這個數,讓他去挑三百斤,雖然他未必不能挑動。爆發之下也可以挑得起來,但是必然對肉身造成損傷。

普通人很難知道自己的數究竟是多少,所以經常徘徊在過於懶惰和過於勤勞之中,有的人窮盡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到達那樣的程度,而有的人卻一輩子都在不斷地損傷自己。

因此,修行人所謂的煉化肉身,並不是一味將肉身鍛煉強化到一種不可撼動的境界,而是將肉身之運轉達到其天生之數,無過或不及。如此收到達到此形變化之極的效果。如果有人理解煉化肉身是把**變成堅逾金剛。那絕對是一種錯誤。因為肉身本身絕不可能產生那樣的改變。而且修行人講求的是神通,以神相通,需要的正是生機流布。但凡生機所在,絕非堅強而必為柔弱。

佛門之中的雲葉尊者所創的金剛神通。號稱天地之間無力可破。也不是說是肉身堅剛愈鐵石,而是法力運轉形神之變,可阻擋天地之間任何之力,無論剛柔。

知身之後,進一步的境界是什麼?元神自在,神識由感內在肉身,漸漸突破限製,到達外感天地的境界。此時再度與天地相感之人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為肉身這個媒介已經變成了一種通道,元神可與天地直接交感。

此時修行人要麵對的問題便是這種交感對於元神的衝擊,如此直感會帶來種種幻覺,原本沉澱在肉身之中的諸般感受會在瞬間直擊元神,倘若元神不夠穩固,極有可能就被這些幻覺淹沒,從而讓修行人喪失自主而變成行屍走肉一般,或者直接因為幻覺不斷,而造成元氣內耗枯竭而亡。這便是幻劫。

倘若平安度過幻劫,便能夠迎來修行途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知身大成。而到現在,陸正才明白何謂真正的知身大成,其實知身大成之後,已經是步入了知心境。

元神與天地直接交感之後,經曆幻劫不迷,此時元神穩定凝固,重新與意識之感相合,恢複肉身本有之感。但是此時肉身已曆變化,意識之感受元神洗練清明,與之融合而名為心!

心與神識是一還是二?隻能說用則是二,歸元是一。但是卻需要修行人做一步功夫,那就是將心與神識融合煉化,這一步也就是陸正在樹上入定,感悟天地之聲之後,達到的境界,神識所在,心亦所在,心之所在,神識隨往,形神變化不二,斯感真如常在。當然了,陸正所感悟的天地之聲其中玄妙卻遠遠不止如此。

既然有了心,已經能用心卻感受天地,但是還要做一步功夫,那就是返觀其心。如同知身境化顯元神感應其身一樣,此時需有心中之心感應其心變化,通透心之內外,得心之本相,方能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