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置死後生(1 / 2)

readx(); 就在六識和黑甲相互較勁鬥嘴之際,陸正躺在地上,已經沒有再發出痛苦的呻吟之聲。雖然肉身之上的各種傷口還未痊愈,但是心中的痛楚已經消失一空。

剛才他躺在地上的時候,肉身雖然被折磨的盡是傷痕,但他是知心大成的境界,雖處於這樣的痛楚之中,但神識感應卻仍舊是清晰無礙,加上這樣的痛苦還不足以讓他整個人暈闕昏迷,因而身上的每一分痛苦都在他心上流轉而過,這樣一來,等於是將他的痛楚放大了十倍。

實在忍耐的受不了,陸正渾身痛楚之極,忍不住去想一些事情來轉移自己的心念,便想出各種惡毒的話來咒罵那妖物。將那妖物罵得狗血噴頭,完了之後又將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數落痛罵,心裏才覺得好受一些。就在數落之時,他想起剛才妖物譏諷自己的時候提及修行人破知身劫時能除一切幻感幻受,怎麼會一塊生羊肉就會把他惡心成這樣呢?

陸正當然不會去管那妖物說的有理沒理,反正隻要是這妖物說出的話,當然不可能有一句是對的,因此便搜腸刮肚的要去反駁,心道,這該死的妖物不入修行劫,不是人而是畜生,又怎麼會懂得修行人的境界,破除諸幻乃是要使意識之幻退藏,使元神顯化。以元神直感,當然不是幻覺,這無知的妖物又懂什麼?

想到這裏的時候,他又將那妖物咒罵了一陣之後卻是一愣。他突然想到,因為以元神直感為真,不同於意識之幻,所以自己才會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肉身種種痛苦,那麼如果讓元神退藏,切斷與肉身所感一切,豈不是就能讓元神不再感受到肉身之中的痛楚了嗎?

原本修行是要化幻為真,現在他卻是化真為幻。這樣一來等於是反其道而行之,將身心分離,視身如幻。身既如幻不實,那身上所受自然亦虛。諸般痛楚不消而消。豈不就是太好了嗎?

一念至此,陸正當即試驗一番,調攝身心入於定中,一改以往的元神知身通明感應無礙後,凝意聚心達到與身不二的步驟,而是在元神清晰自在之後,漸漸收回神識,身心分離,忘記了自己肉身,以及肉身所感受的一切。終於神識歸元。漸漸於身中諸感剝離,頓時,在刹那之間,隨著肉身的遺忘,所有的痛楚的感覺從元神之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慢慢地。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定境。

肉身在他的元神之中消失了!

陸正的元神之中彌漫一種輕鬆之感,一切糾纏於元神的痛楚之感消失之後,所得到的是無比純淨的平靜。但是一切還沒有到此為止,不知怎麼,陸正突然想起了苦行僧所教授的清心咒。在這樣的定境之中一念有覺,自然如同實有,頓時清心咒音響起。

此時咒音的響起。卻與之前陸正任何一次持咒都有所不同,陸正知道,這一回,他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持了一次清心咒,他終於明白當初在兩界山上苦行僧對他說的持清心咒,能讓人從種種磨難、糾纏、染汙之中解脫出來。獲得平安喜樂是什麼意思了!

因為他現在就是真正的獲得了這種平安喜樂,元神清晰自在,因為忘卻肉身,所以七情諸意自在凝聚成心,而無身受之染汙。所以並無自我受受之相,隻有元神之中內在七情自感,清淨妙潔,所以喜樂無窮。

這種喜樂是他從未體會過的,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無比的擔子,又好像是當初在人間做小乞丐時候,餓了好幾天,突然看見唐小九從外麵走進來,手裏拿著白麵饅頭。但是這一切的喜樂都是有形有相的,都無法形容此刻陸正心中的快慰。

至此,他終於明白了,這清心咒為什麼叫清心咒。而苦行僧說,此咒乃佛門一切咒音的基礎,久持此咒能頓悟菩提本心,他現在對這句話也有了一種頓悟,不由感歎佛門修行之妙。

陸正自從知心大成之中,自有覺悟智慧,對於發生的諸事,自有明悟在心。此時已知清心咒其實乃是一種佛法指引,其中包含著的正是佛門修行的解脫之道,隻是平時念誦之際,其心不能契入其中境界,自然是無法感悟到這種指引的。

不得不說陸正觸發這種指引的時機十分玄妙,他以道門的禦天訣之中的入真訣和小煉形為修行之始,這一點其實與佛門的法門大相徑庭,而到了知心大成,他卻也並非單純修道門的法訣,其中有不少是他自己在經曆之中感悟,還有一部分則是受到了禦龍訣的影響。按理說是不可能證入佛門的修行法門的,兩者之間的差別簡直就是背道而馳。

任何一個道門修行弟子,在修成知心大成境界的時候,斷然不可能再去將身心分離,觀身成空的。對於道門弟子來說,這不僅是修行的一種歧路,這樣去做更是會導致修為的退步,毀壞自己修行的根基。打個比方來說,這種情形好比人間的一個凡人,已經修建好了自己十分滿意的房子,但卻在有一天將房子整個拆了一樣,這種行為肯定會被周圍人理解為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