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逍遙邁步來(1 / 2)

readx(); 這個陸正的麵容在白光之中一閃而逝,卻是露出了一個十分困惑卻從中透出幾分明悟的奇異表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渺渺當然不知道,自己和陸正偶然來到的這個地方不是別處,正是當初陸正在日月廬之時,老師李儀弄到冰肌玉骨魚的火眼冰池。萬年寒冰和萬年地火相衝之地,水火相煉的奇妙之處,修行界之中的一處造化絕地。

而渺渺所發現的這個洞穴,自然也是李儀所布置而成,這是他為了在想吃冰肌玉骨魚的時候來到這裏住上一陣子所準備的。隻是自從陸正進入日月廬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在這個山洞裏住過,雖然也來捕過冰肌玉骨魚,隻是捕魚之後便匆匆去了,並沒有多留一步,直到後來,日月廬封印。因此這個山洞之中的屬於李儀的氣息自然也漸漸地沉澱了下來,融於地氣之中。

李儀是脫天境的高手,隻要他不願意,一身氣息自然不會隨意留下,所過之處如雁過長空,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但是這個地方卻不同,此處是他安心享受美味之地,冰肌玉骨魚是他畢生摯愛的美味。講究飲食,苛求色香味形器的他,必然也會對享受美味的環境有所要求。因此居處所在的山洞,自然也如同被他所煉化過一般,等同於他隨身洞天。

修行人的隨身洞天還有一種意思,那就是修為到了知道大成的境界,立僧處便是身心自如之境。與周圍的萬物相合而不相欺,融融泄泄,宛如是回到了家中一般,隨身所在,所任之地,便是安心之所,此為隨身洞天,也就是隨處可成一方天地的意思。

因此這個山洞也等於是已經被李儀煉化成境,但是李儀的修行並不強行煉化萬物,隻是與之相融。這與道門和佛門的洞天境界是不同的。無論是道門還是佛門。在立僧處展開身心的時候,總是帶著煉化萬物的痕跡,往往離去之後,曾經立僧所已成別樣之境。如在天地之間別開洞天。

但是李儀卻不同。當他在這個山洞的時候。整個山洞便是他的家,但是等他離去之後,這個山洞又會還原成為原來的山洞。沒有任何改變。這是李儀與萬物之間的相處之道,萬物則還之為萬物,隻是在變動之中偶然成會。這並不是說李儀的修行就比佛道更為高明,其實仍舊是在知道之中的洞天境界,隻是玄妙不同罷了。

渺渺無法感知這一切,畢竟她與李儀的境界相差的太遠了,由此而言,陸正也本是不可能感應到什麼的,但是恰恰有兩點巧合,造成了不同的情況。其一是現在的陸正並不是陸正,他淪陷情心劫之中,失去了自我,隻有七情生動,與天地萬物感應不休。這樣一來,等於是知道境的陸正是感應不到脫天境的李儀的氣息的,但是因陸正可是在日月廬生活了那麼久,自然非常熟悉老師李儀的氣息,彼此之前七情交感共鳴也不是少數,所以他的七情卻是可以感應到李儀所留下的氣息的。

其二,如果僅僅隻是感應也就罷了,但是別忘了白衣人還教會了陸正心煉之法,更是造就了陸正七情煉器獨特法門。天地之間的生靈,無論是幾情之身,都是在七情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樣子,而陸正竟然能以此法煉器,可謂世間獨一無二的法門。

所以一路行來,隻有七情的陸正不斷煉化萬物的氣息,一路之上除了天地萬物的各種氣息,其他特殊的如五色峽之中的五色石的恒定之氣,再有蠻荒之中一路上的奇花異草、靈株異植、天材地寶,乃至種種不同造化之地的地氣,盡皆融於了他的形神之中。而最終到了這火眼冰池的洞穴之中遇見了老師李儀的氣息。

陸正自入情心劫之後,自然不是第一次煉化他人的氣息,包括許多妖物生靈,種種氣息,也入七情煉化之中,但是老師李儀的氣息卻是不同的,他是脫天境的修為。

什麼是煉化氣息?倘若不是親身經曆很難解釋這種情形,一般人更有可能誤以為陸正是把某種氣息吸進自己的形神,這當然是錯誤的。萬物之氣息何在?不是言行,而不離言行,不是萬物而不離萬物,猶如一切的神韻一般,一見即受,再思不得。隻要是生靈就能感應到其他萬物的氣息,但是卻未必能清晰感應到對方的氣息。

不同的萬物氣息已自不同,更何況萬物交錯成眼中的風景,七情縱橫成就複雜的心靈,如何能夠洞悉種種變化交錯的氣息,將之融煉。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好比是凡人讀書聽戲一般,如何準確把握住內中的氣息,與之感應呼應,最終成為自己形神之中的一部分,這就是煉化氣息,並不是吞物化形的意思。因此這種煉化,包含的是肉僧形和心靈之神一起的完成,缺一不可,隻有到了知道境才具備。這其實正是修行之中煉器的手段,所謂煉器,並不一定是化物為器,而在能煉以及煉化之道。

不同的人,氣息自然不同,不同的修為境界,氣息也不相同。陸正煉化其他人的氣息,如同萬物之一而已,但是剛一開始煉化了李儀的氣息,卻能夠在刹那之間顯形化跡,這又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李儀是脫天境界。之前說到修為到了脫天境界的李儀,隻要不是有心,天地之間便不會留下他存在的痕跡,此所謂脫天,天地不能拘束之意。而即便是他留下的痕跡之中,也是與眾不同的,氣息之中所蘊含的是別的修為境界所無法達到的,那就是無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