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剛才淵無咎問出那三個問題之前,的確是對著率意山又是皺眉歎息,又是搖頭的,當時眾人不覺,現在想來應該他正是預見到了眼前動亂之事的緣故。```且在問第三個問題之前,那邊震動未生,動亂未起,他便先轉身望過去了,有所前知,已是無疑。
但是對行維心的問題,淵無咎卻不置可否。行維心又想到一事,目光一冷,帶著狐疑之色,又追問:“你怎麼能夠預知前事,知道即將有事發生?莫非你修煉了太上玄妙經?”他的聲音低沉,壓抑著一股冰冷的怒意。
此言一出,眾位宗主都是心中一緊,太上玄妙經之中最神妙的法術便是推命術。眼見淵無咎似乎對眼前動亂的發生早有先覺,行維心自然一下子就想到了太上玄妙經,而這一點與那個人對他所說的事情也是吻合的。不僅是他,其餘的宗主也幾乎跟他是一樣的想法。
修行人感應自身而能洞悉自身之變,感應外物便能察照外物之變,感應天地則能知覺天地之變在,隨感應之深而所知亦深,知之甚深所以能具備見微知著之能。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彼此因果相連,緣起相錯,無一是獨立而存。因此但凡事物之起,自萌蘖以至於參天,起於萍末而成於飆騰,必由小以至於大,從幾微之處便可見端倪。
這樣的洞見乃是知道境的修為!能在事物之幾微之時有見,是為先覺。世人所謂的先知。便是先覺者,在於其所感應之精微細膩超越常人,因此能在常人所未見之時已有所見,自然把握先機。
但是這仍舊是在萬物之化的境界之中,仍舊在有形可見的萬物之中,卻不能通達有無之際,洞察萬物由無而至於有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就算是窮盡萬物之變化,也是不可能達到的,有無之際和小大之殊正是知命境和知道境的分別。要勘破這一層。才能由道至命。修行至此。稱為知命,而又因為命從天來,由天賦命,所以也稱問天。修行界以知命之後。為問天之境。此後成就知天之境。才算是大宗師境界!因為那時候,修行人已經洞悉陰陽造化之妙,具備天地生物之能。可以叩問真正的長生解脫之境,脫天緣法!
道門玄宗自古修習道祖所傳太上玄妙經,最為修行人所熟知的是出於經中的法術——推命術!傳聞推命之術,就是超越了萬物變化之道,而臻至有無之妙的法術,見萬物從無至有,所以能知往來變化之極,從玄妙上來說,隻有佛門知緣居士所修持的十二緣起妙法之中的最高境界三生因果才可與之匹敵。這可以說已經是天地之間最為極致的法術了。
所謂最為極致,並不是指這是最厲害或者威力最強的法術,而是指若要施展這種法術,修行人必須首先洞徹萬物變化之道,天地運轉之妙,以及陰陽造化之工。這代表的是修行人境界的超越,不到這一層境界,根本就無法施展推命之術。但就算是突破了知命境,如果沒有相應的法訣,自然也是不可能施展推命術的!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也許有人會問,眼前率意山動亂之事,不是明眼人都可以預見的嗎?如此之多的修行人聚集率意山,而且擺明了又是為了爭搶天意花而來,那麼當天意花前兆出現,修行人之中心浮氣躁之輩按捺不住,動亂應之而生,不應該是必然之事,隻怕用腳趾頭也是可以想到的,根本不用什麼玄妙無比的推命術吧?
但是問題恰恰在於,如果隻是憑借腳趾頭想象,有誰能夠知道動亂究竟什麼時候會發生?就像淵無咎那樣,如此精確的把握住動亂將生的時機。也許有人會說,淵無咎難道不是提前感應到了天意花降世的前兆發出的天地震動嗎?他應該是在天地震動還十分細微的時候便已經察覺到了,先覺而後先知吧!
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且不說如果是這樣,那在場的天地二宗、陰陽八派的宗主之中,大部分都已經到達了知天境的修為,以他們的修為自然也可以同樣感應的到。而當時除了淵無咎之外,其餘眾人一無所感。這是因為天意花降世所發生的天地震動,並不是普通的萬物震動,而是天地造化在運轉,此種震動,先動生靈,而後震動萬物,是所謂天地同感,乃是從無入有之創生,並不是萬物之中的變化。
在場的諸位宗主都深明其中的奧妙,所以見淵無咎竟然能夠提前預知變化,那他極有可能便是修煉的推命術!
正是聯想到了這個,所以行維心頓時心生憤怒。照理說淵無咎如今已經身為忘情天,的確是有資格修煉太上玄妙經的,但問題是他又是從哪兒學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