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道術分裂方術出(1 / 2)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人間和修行界有什麼不同?這不是明擺著的嘛!相比修行界的修行人,人間雖然也有佛道教化流傳,但是卻隻是宣揚因果、教人行善罷了,所以人間都是並無實際修持,也無神通法力凡人,這不就是人間和修行界的最大不同嗎?

陸正剛想要說出這番見解,忽然想起當初在建木林自己知道大成時候,白衣人師父曾經教訓自己所謂“真正的修行”。那個時候白衣人師父就跟他說過,修行之道在於解脫,並不在於神通法術,所謂的神通法術不過是境界的印證罷了。人間之人有所行,修行之人也有所行,或以神通,或不以神通,並無區別。人間沒有神通,始於籬笆種下之後,但是人間卻從未沒有過解脫。

當時白衣人師父說他還不能完全領會他說的話,而陸正也的確是並不完全理解。此時回想起來,陸正便不敢隨意答話,便恭恭敬敬的向師父請教。而白衣人其實也早就等著陸正這一問,開口娓娓道出了人間之人和修行人的所行之別。

萬物從何而出呢?一開始當然是天地垂象成形,但是萬物化生之後,已受天地之道而得健行。因此萬物亦得造化之功,能夠傳性流形,即萬物的繁衍生息。所以自萬物生成之後,無論是人還是飛禽走獸,都是由父母所生,並非天地直接垂象《成形,其父母便如天地。修行人稱此為萬物之物化之變。

不管是修行人還是人間的凡人,當被父母生下來之時都是一樣的,都具備真靈之性,隻有天賦才能不同,但其餘卻是一模一樣的。至於後來的不同,當然是一修行一不修行所造成。但兩者之行究竟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呢?

修行人修煉第一步必須先煉化真靈之性為元神。但這一步並不是將真靈之性改變,而是與人之意識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修行人不受意識之幻所欺,能夠內照形軀。但從這一點而言,人間之人亦有真靈之性,雖受意識之幻。不能內照形軀,但是真靈之性終究不滅,一樣能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隻是不能通達內外罷了。

人間凡人可以知身嗎?當然可以。修行人要成就知身境需曆幻劫,也就是肉身要禁受諸般感覺的衝擊。其實人間之人既有肉身,一樣也會禁受。不僅如此,如知心境的魔邪劫,知道境的迷亂劫,這些劫數其實人間之人也都同時在經曆。不因為不修行而得避免。隻不過與修行人不同的是,人間之人並不那麼純粹,也沒有調動全部身心去經曆,雖曆而不明罷了。所以人間之人雖能知身有所變,卻不是修行人那樣的知身境,更不用是有身知神用了。當然也能知心有所發,卻不能至知心境,也無心知。知行當有所合。卻不會知所合在乎自身不悖。

那麼人間有的是什麼呢?白衣人師父說的非常明確而簡練,如果說修行界有的是道的話。那人間所存便是術。

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譬如修行人證知身境,能內照形軀,因此可知肉身五髒運轉之變化,又能洞徹肉身內外相通之道,知內在五髒之器之變和外化之顯的關聯。所以修行人便以此創造各種內養之道。或調動自身元氣,或者依賴其他靈藥之氣,達助長五髒之氣,調和五髒運轉的目的。

更有甚者,如果是肉身之中哪一個髒器出了問題。不管是受先天之衰,還是五髒運轉之生克,乃至是受了外毒,修行人都能以元神感應清晰,並且察覺這種髒器除了問題之後,從外顯膚色、毛發等等會出現何等症狀。這邊是修行人的道!

但人間之人可是無法修成知身境的啊?雖然以真靈之性結合意識,仍舊能具備知性,但是絕不可能如修行人一樣感應清楚,洞徹內外。一旦肉身出了問題,卻不可能知道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更不要說去如何調治,使之複原了。

到了這個時候,修行人便能夠幫到了凡人了。盡管不是自己的肉身,從未照見其軀體之變。但是修行人甚至不必以神識切入對方的肉身去感應,隻要觀察肉身外露的種種表征,便可以知道是身內出了什麼樣的情況了。這是修行人早已洞徹肉身變化的緣故。於是,修行人便可以告訴凡人,當用什麼辦法來醫治調養,或者是用什麼藥物來恢複等等。

當凡人從修行人那兒得知這些肉身運轉之道,以及內外相應之變的法則之後,哪怕以後沒有修行人在場,他們也能憑借這些來推測肉身是出了什麼樣的問題,並找到合適的辦法去解決。這樣一來,凡人雖無知身境,卻相當於得了身知,但是畢竟無知身境界,所以可以說凡人並未得知身之道,隻是得了知身之術!而這樣的術,卻可以是代代相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