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什麼事願?願就是人之所將為。什麼是願景?不是已經出現在天地之間的一切,而是天地之間的一切可以發生的變化和可能。其中行願者,並不是天地造化,而是人!天地造化,無心成事,但人卻不同,因心而成願。
如此行願,則必須有兩個前提。第一便是該修行人要有知命境的修為,否則連願都談不上,不過仍在欲求之中,與人間凡夫無異。第二,對於所行之願有足夠的見知,也就是從所謂的無涯之知中積累欲行願景之圓滿見知。
而這樣實踐的願行還有兩個不違之規,第一是不違天地造化之自然,不傷物本。第二是不違修行人一路所得之求證。這兩個不違之規並不是何人所定,而是若是有違任何一條,便不可稱為願行。違於造化之自然,非知命境修行人之所悟,此即不違於天。違於自身修證,非修行人之所行,此即不違於人。
可以說,修行人之行願,正在造化所不及之處,在天地缺憾之處,在自然不全之處。因此,在修行界,行願之舉又被稱為鑿空。所謂鑿空,乃是行於未行之地,並不是行於不可行之地,猶如開辟洪荒為人間一般。白衣人師父告訴陸正,在禦龍訣之中,這樣的願行被稱為參讚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彌補天地之不足。
白衣人講到這裏,陸正才反應過來,不錯,白衣人師父所言正是禦龍訣之中第四層躍龍訣的境界。以禦龍訣的修持而言,與聖宗所言的六層境界還是略有不同的,第一層潛龍訣,相當於知身境和知心境的修持,而第二層見龍訣便已是知道之境,但是在第三層行龍訣之中。卻並沒有突破知道之境,可以相當於知道境之大成。
而在第四層躍龍訣則可以相當於是知命的境界,也就是修行者行龍有成。已握生死之根,便能真正主宰自我。此時所生諸般神通皆有所成就,其力可摧伏一切內外之劫,知其天命所歸,行之有常。天地同乎其力,災害不入其身。
白衣人對陸正所談,當然不止於此,所說更加深微奧妙,等到說完已經是月至中天了。一輪清亮的月光灑在兩界山上。萬物平靜而自然。陸正已是盤坐在地,他身具天地之力,四周萬物皆以他為中心,他的身形融入其中,猶如山上凸起一丘。在白衣人師父的點化之下,他很自然地運轉知命境,入於命定之中,細細地體悟師父所傳授的一切。這一入定便是一夜,等他出定之際,剛好是東方破曉。昏暗的天盡頭有晨曦吐露,猶如天地也和他一起睜開了眼睛。
一夜入定,已明化願之法。但陸正卻並無所願,不是沒有,隻是時機上尚為成熟。但當他開口吐故納新之際,雙目之中別有一種透徹之感,整個人已經與之前又有一番極大的不同,當他從地上起身的時候,四周萬物都煥發出了一種昂然的精神。陸正麵向東方朝陽,渾身沐浴晨光之中,開口說道:“師父。我明白了!”
陸正明白了什麼,他沒有說。但玉佩之中隨即傳來白衣人的神念,他也沒有說什麼。而隻是發出一種共鳴,表示對陸正的認可。
陸正又道:“人生於天地之間,當有所為。可以無爭不求,但不可以行於無願。”接著,陸正又再度衝著東方跪下,道:“師父,我該怎麼做才能把心兒救回來,還請師父指點!”
白衣人嘿嘿道:“臭小子,你終於反應過來了?”
陸正目光之中流露一片思念,更帶著慚愧之色,低著頭道:“是弟子糊塗了,其實回想起來心兒身具三不死,又怎麼會那麼輕易就身亡呢?是我七情喪亂,忽視了這一切,反而錯過了許多機會。”
白衣人道:“哦?是哪三不死?”
陸正道:“我和心兒同在異雷之中,一起煉化九天神雷。在禦雷訣中記載,九天神雷乃是純陽之氣,隨天地流形而蘊於萬物之中,永恒不滅,這是一不死。其二,當時我的隨身洞天之中還有頓悟空靈大師所贈的一團混沌祖氣,被九天神雷牽引出一絲靈氣煉化在我和心兒的形神之中,混沌祖氣之神妙自不必言,這就是二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