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往事無心誰為受(1 / 2)

readx(); 佛山在修行界何處?

如果將這個問題去問修行界的修行人,隻怕十個之中會有五對會回答,佛山就是佛門第十一山,佛門十山依次排列、漸次增高,前後兩座山必相隔千裏,所以佛山就在第十座山大雷音山之後千裏之外。≥頂≥點≥小≥說,

除此之外,那些修行人隻怕還會眉飛色舞地對詢問之人詳細描述佛山乃是一座魁偉衝天的人立之像,雖然是山石之身,但是形容逼真至極,絕似在天地之間昂然邁步一人。而佛山之所以會是如此形貌,那是因為佛山乃是佛祖涅槃之後遺留下的肉身所化而成,也就是說,若見佛山麵目如何,就是見到佛祖一般。在佛山之上還遍布無數無量雕鑿而出的佛像、菩薩、飛天、金剛等等眾聖之形。又有無數修行洞窟,裏麵住著一個個有大修行成就的佛門高僧!

但是倘若真的有人依照這樣的指點,順著佛門十座大山一直到達大雷音山,然後再向西行千裏,是絕對不可能找到佛山的。不要說佛山,隻怕連一個小山包都看不到,因為在大雷音山再往西而去千裏之外,所謂應該有人形大山立足之處乃是一片白地,且方圓數十裏都是光禿禿的,草木不生,萬物不長。

如果因此就覺得是被那些修行人欺騙了的話,那又不對了。因為即便是佛門中人,也會告訴你那一片白地之上就是佛山所在並沒有錯。問題在於想要上到佛山之上,就必須先要見到佛山,但是要見到佛山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的是一種特別的機緣!

不僅僅是佛山如此,佛門十座大山,想要上去其中任何一座。都是需要經受過考驗。隻有能夠順利通過考驗,才會被允許上山。這也是佛門之人特別會強調的緣法,若是連登山之考驗都通不過,在佛門中人看來就是與佛無緣。無緣者,便屬於閑雜人等,當然不能上山。因為沒必要上山。佛門修行之地,又不是什麼供人遊覽之處。

十座大山、十大寺廟,每一座大山的考驗都不相同,因此上山的辦法也都不一樣。這每一座大山的不同考驗都包含著佛門修行法門的種種奧妙和印證。但這些考驗更多的是驗證要上山之人的心境與佛理的契合,倒不是注重神通法術的修為。不然的話,那些身無修行之人,可就沒法上山。而神通高明之人,就可以恃強直闖了。

十山考驗之中,比如當初黑甲帶著陸正在大雷音山下就遇到上大雷音山的考驗。首先是上山無路不說,而且自山腰開始便有雲霧大陣封鎖,阻攔人上山。為什麼上大雷音山無路?所應對的乃是佛門修行之中的行無路之路,所謂百尺竿頭已盡,如何再進一步。為什麼是雲封霧鎖,因為無路之路所至之處,不是能見聞覺知之地。

那時,黑甲還曾對陸正提及歡喜山的考驗。正好與這大雷音山相反,不僅有路上山。而且還是一條已經鑿建好的石階。隻是那石階也不知有幾千階還是幾萬階,乃是無窮無盡,隨著上山之人不同,階梯長度也會不同,所考驗的正是歡喜山所傳的苦修法門。

至於嗔怒山的考驗,則是在上山的階梯之上。每落下一步,腳下就會竄起火焰灼燒,就好像是踩入了火坑之中,因而人在上山路上,好似在熊熊烈火之中前行。當然這些火並非是真的火。而是身心之中所存的一切貪念和執著之念,此等種種心念被法陣轉化為元神可感之有相之火。

這樣的火焰並不是由嗔怒山操縱,而是隨著上山之人心中貪念和執念自行感應化轉。任何人都無法避免,哪怕境界越高、修為再強,隻要是心中有貪念執念,此火必感應而生,沒有任何一種神通法力可以避免。因此貪念越多、執著之念越重,則所化之火當然越是猛烈,反之則火勢自然越溫和。隻有一種辦法可以讓此火不生,那就是心中無一絲貪執之念。

但自從嗔怒山存在至今已是數千年,能夠登山而不化火之人寥寥無幾。撇開佛門中人而言,倒是有幾個道門中人做到了這一點。據說數千年前當初道門蝴蝶道人曾經上過嗔怒山,腳下就沒有化火,落足之處反而有清風化生,飄然就上了嗔怒山。

蝴蝶道人天縱之才,他能夠做到這一點,所有人都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但是最近一個上嗔怒山沒有化火的道門之人卻是誰也想不到的,居然是荒未央!早在很多年以前,那時候陸正還沒有進入修行界,荒未央有一天不知為什麼就騎著白牛晃悠到了嗔怒山,也沒有從牛背上下來,優哉遊哉就踱上了嗔怒山,讓火焰庵裏的僧人都是大吃一驚。

為什麼會提及嗔怒山上山的考驗呢?這正是陸正和嗔心和尚一邊趕路一邊閑聊的話。當日陸正和黑甲在大雷音山下就談及了佛門十山的上山考驗,但到最後隻說了歡喜山,至於其他山卻一個都沒有說。陸正雖然好奇,卻也不想主動去問黑甲。現在正好嗔心和尚在側,當然就趁趕路之際向他請教了。

此時陸正和嗔心和尚離開兩界山前往佛山已經走了整整一天了。陸正從沒有去過佛山,當然不認識去佛山的路,但有嗔心和尚帶路,自然也不必他來操心。那天在得到陸正的允諾之後,嗔心和尚當即和大智僧等僧人分道揚鑣,讓他們自行回轉嗔怒山,自己則帶著陸正和赤靈一起直接前往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