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交往比以往更加密切、頻繁,每個人要麵對、處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紛繁複雜。當你在處理家庭關係,在學校處理師生關係,在職場處理上下級關係時,是否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呢?這說明你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溝通並不是一種本能,而是一種能力。也就是說,溝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備的,而是在工作實踐中培養和訓練出來的。所以,如果想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學會溝通。在與他人溝通時要,要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作出正確的選擇。
選擇讚美:打動人心的最佳利器
溝通的第一步是要學會讚美別人,發自內心的讚美是打動人心的利器。大文豪肖伯納曾說過:“每次有人吹捧我,我都頭痛,因為他們捧得不夠。”可見,高帽子是人人愛戴的。所以,我們應該抓住別人的閃光點,真誠地讚美對方。真誠的欣賞與讚揚,會使你的人際關係更加合諧。每個人都有他的亮點,發現它,讚揚他,隻要你的讚美出於真誠,相信沒有人會抗拒你的善意。
讚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交往技巧,它能夠有效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彼此迅速產生溝通的願望。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指出:“渴望被人賞識是人最基本的天性。”既然渴望讚美是人的一種天性,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就應學習和掌握好這一智慧。學會讚美別人,會讓你大受歡迎,這無疑對你以後的發展大有好處。
這是發生在美國一所中學的一件事情:新年晚會的頭一天下午,學校不上課,一些同學在教室裏排練節目。操場上隻有三個同學在凜冽的西北風中,為學校出“迎新年牆報專刊”。他們不停地寫呀畫呀,手凍紅了,腳凍麻了,脖子酸痛了,手腕寫疼了,天擦黑時還差半塊板報沒有寫完。
這時,三個人的意見不一致了:“把最後這篇稿子撤掉算了。”
“對,畫上一麵圖畫完事。”
“還是得出完,不然明天老師該批評咱們了。”
“下學期我非得退出板報組!”
“要退你現在就退!”
“你以為我不敢走,我現在就不幹了!”
“我也受夠了!”
就在這時,一些排練完節目的同學路過這兒。
“這期的牆報真棒!”
“看見它就感覺今天是新年了。”
“好樣的!歇會兒再幹吧?”
這讚美之聲像一股股溫馨的風,使這三個同學的心裏暖融融的。他們之間不但沒了意見,而且一起興致勃勃地接著幹,並高興地說:“不冷!”“不累!”
從上麵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讚美有很大的作用。
首先,讚美之聲猶如照進他人心靈的陽光,猶如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潤滑劑,能使他人受到鼓勵,能使人際關係融洽和諧。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靠一句美好的讚揚,我能活上兩個月。”畢竟,誰都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優點和長處的肯定,可以說這是人的本能的需要。
其次,讚美對雙方都是有益的。它能使雙方都看到美好的前景,不斷追求進步。邱吉爾說:“你想要人家有什麼樣的優點,那你就怎樣去讚美他吧。”所以,當人們從讚揚聲中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時,他們就會更加渴望與他人交往。可以說,讚美為交往創造了一種親切、鼓舞、熱情、友好的氣氛。
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兩年前還做著零散的短工,後來發現鮮花行業很有發展,就開了一間花店,生意非常興隆。
麵對別人的稱讚,這位妻子總是說,“以前不知道我老公有這麼多才能,他實在是沒有找到發揮的天地。現在他不但是一個好經理,還是一個優秀的策劃。真不知道他從哪兒學來的知識,能告訴任何一位顧客該給送花對象送什麼花。”
妻子的誇獎,使丈夫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勤奮地工作,也促使花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夫妻關係更是越來越和諧。
一味地抱怨不能使人進步,最好的方法是找出他已經施展出來的才華,讚美他、鼓勵他,激發出他的潛能。當他信心不足的時候,找出他曾經做過的有勇氣的事情,比如:“記得那一次為了減少部門的浪費情況,你對老板的提議嗎?這樣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情,你已經做到了啊!真是不簡單。”相信很多人聽了這樣的話都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吧。
喜歡別人讚美是人的一大本質特點。讚美之於人心,猶如陽光之於萬物。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說:“人類最深刻的衝力是做一位重要人物,因為重要的人物常常能得到別人的讚美。”林肯就很知道讚美的重要性,他曾以這樣一句話作為一封信的開頭:“每個人都喜歡讚美的話,你我都不例外。”
法國的拿破侖,具有高超的統率和領導藝術。他主張對士兵“不用皮鞭而用榮譽來進行管理”,認為一個在夥伴麵前受了體罰的人是不會為你效命疆場的。為激發和培養官兵的榮譽感,拿破侖對每一位立了戰功的官兵,都加官晉爵,授旗贈章,還在全軍進行廣泛的通報宣傳,通過這些讚揚和變相讚揚,來激勵官兵勇敢地去戰鬥。
在美國商界中,年薪最早超過100萬美元的管理者叫查爾斯·斯科爾特。他在1921年被安德魯·卡耐基任命為新組建的美國鋼鐵公司的第一任總裁,而當時他隻有38歲。在那個時代,沒有個人所得稅,人們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因此這100萬美元的價值相當高。
為什麼斯科爾特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年薪呢?他是天才嗎?當然不是,斯科爾特親口說過,對於鋼鐵怎樣製造,他手下的許多人比他懂得還要多。
斯科爾特說,他之所以能夠拿到這麼多的年薪,是因為他知道與別人相處的決竅。他說那隻是一句話,但這句話應該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有人住的地方,每個人都要背下來,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他說:“我認為,我那些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擁有的最大的資產。而能夠讓一個人發揮出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鼓勵和讚美。”
“我曾在世界各地見過許多大人物,”斯科爾特說,“但是,至今我還沒有發現任何人——無論他多麼偉大,地位多麼崇高——在被讚許的情況下,會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
一位著名企業家說過:“促使人們自身能力發展到極限的最好辦法,就是讚賞和鼓勵。”如果我們想搞好與同事們的關係,就需要多去發現別人的優點、成績,而不能隻顧自己。當然,我們對同事的讚美是有原則的,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表現,而不是曲意逢迎。
記住,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沒有人喜歡遭到別人的指責和批評。人都有一種傾向,就是依照外界所賦予他的性格去生活,假如你不斷讚美你身邊的人,那麼慢慢地,他就會以你所說的標準要求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與此同時,你也能迅速地拉近與對方的距離,為彼此良好的溝通打下基礎。
選擇溫柔:溫柔一語勝千金
“溫柔”是個美麗的詞。字典上說,溫柔多用來形容女性。之所以這樣說,可能是因為女的性肌理細膩而柔軟,便產生了“溫柔”這個詞並賦予它一種物質的感覺。溫柔,是上天為女人量身而作的服裝。女人穿著溫柔這件衣服,使她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女性,把溫柔用於工作當中,常常能令她們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跡。
柯達全球副總裁葉鶯,這位美麗、智慧的女性,之所以能成為世界500強中首位華人女總裁,靠的不僅僅是聰明能幹和極強的個性,更多的是會聰明地運用女性的柔情。
她在到柯達的第三天,就以大中華區副總裁的身份從香港飛到汕頭,加入柯達已經持續了3年、正陷入僵局的談判。當時,這個被柯達稱為“7計劃”的談判讓每個參與的人都疲倦不堪。葉鶯一加入到談判桌前,便切中談判要害,令局麵柳暗花明,成功地達成了“98協議”。之後,又完成了與樂凱的合作。
在談到自己如何屢次獲得事業的成功時,葉鶯是這樣說的:“我的交際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女人的柔情。‘柔情似水’這四個字沒有人用來形容男人,而絕對是形容女人的。女人是水做的,再硬的鑽頭也鑽不出河床裏的鵝卵石,可是水可以做到。所以,‘柔情似水’不是指徐誌摩詩中寫的那種溫柔的一低頭,像水蓮花無限的嬌羞,而是有一種滴水穿石的力量。我每次做事前,絕不可能隻從單方麵思考,不可能隻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把別人當傻瓜。而是將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想問題,由於環境、文化、價值觀、地域的不同,可能我做不到100%,但至少能做到50%,這總比做10%好,更比0%要好。”
可見,女人的溫柔是一柄厲害無比的武器,也是女人獨有的武器。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她們的溫柔都顯得極具人情味,能夠理解別人的種種無奈和苦衷,然後用女人的溫柔化解它,使對方充滿喧囂的心靈變得寧靜、自信,從而獲得對方的好感。
女性的溫柔不但能運用在工作當中,它同樣適用於婚姻,因為愛在本質上是一種能力,一種創造的能力。女人用溫存滋潤男人,男人也會以堅實的臂膀、寬厚的心地包容女人的一切,包括女人的弱點和不甚可愛之處。天性溫柔的女性善於妥協,但柔中應該寓剛,才能使雙方獲得雙贏的局麵。
有這麼一件廣為流傳的趣事:一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與老公鬧別扭,老公氣得關門不出。半天過去,英女王心疼地叫老公開門,說:“快開門,我是女王。”對方硬是裝聾,不開;英女王又說:“我是伊麗莎白,請開門。”對方仍不理睬她。英女王靈機一動,溫存地說:“老公,開門,我是你的妻子。”整日生活在英女王影子下的老公,受壓抑已久,聽了如此溫柔的話語,如沐春風,於是忙眉開眼笑地開門迎妻:“進來吧,夫人。”
看看,溫柔的力量就有這麼強大。當然,在交往中,溫柔不僅僅局限於女性,男性在與他人的交往溝通中也應該有柔和的一麵。溫柔可以這樣理解:隨和、幽默、朝氣蓬勃。在默契的調侃中將尷尬化於無形,將自尊立於歡笑。男人的溫柔,讓人心裏暖洋洋的。這是一種寬容,一種成熟。試想,有哪個人不願在這種溫柔中悄悄地修正自己,讓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有誰忍心打破這清澈的溫柔呢?
溫柔是一種能力,冷酷自私的人學不會它。溫柔是一種素質,它總是自然地流露,與人性同在,藏不住也裝不出。溫柔是一種感覺,一種所有美麗的言語也替代不了的感覺。溫柔是善良,是體諒,是關懷,是和藹,是成功時的欣喜和欽佩,是挫折時的整解和安慰,是見到你就信心倍增,是同你在一起便沐浴春風,是幫助你減壓而不是加重壓力。有時,是閉住你的嘴停止你滔滔不絕的高論;有時,是放棄你咄咄逼人的功勢而給人留下餘地。它使你不要太自作聰明而花樣百出,不要太張牙舞爪而詭計多端。溫柔是一種光彩,能使平凡的女孩變得出眾,溫柔是一種財富,擁有了一份溫柔,即使身無分文,也會非常富有。
當馬琴利做總統時,任命某人為稅務主任,但遭到許多政客的反對,還派遣代表去見總統,要求說明任命該人為稅務主任的理由。為首的國會議員,脾氣暴躁如雷,但馬琴利卻熟視無睹,不吭一聲,任憑他罵得聲嘶力竭,然後才用極和婉的口氣說:“你的怒氣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責問我的,但是,現在我仍願意詳細解釋給你聽。”
這幾句話把那位議員說得羞愧萬分,但是總統不等他道歉,便接著和顏悅色地說:“其實我也不能怪你,因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會大怒若狂。”接著便把理由解釋清楚。
事實上,不等總統解釋,那位議員早已被他折服了。他私下裏懊悔不該用這樣惡劣的態度責備一位和善的總統,他滿腦子都在想自己錯了。因此,當他回去報告谘詢經過時,他隻搖搖頭說:“我記不清總統的全盤解釋,隻有一點可以報告,那就是——總統沒有錯。”
這故事告訴人們,向來為人輕視的“忍氣吞聲”有著極大的妙用。不發怒不但使馬琴利的解釋獲得了極其有效的成功,而且使那位議員徹底悔悟,以後不再做令人難堪的舉動。
在一個不易發怒的人麵前,更不可發怒,否則一定將遭遇無法挽回的難堪,就像那位責罵總統的議員一樣。同時,如果你想製服一個大發脾氣的人,再沒有比“低聲下氣”更好的了。這就是孫子兵法上的“以柔克剛”。
實質上,溫柔是一種廣博的同情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沒有年輕之分,沒有性別之分,它是最可貴的人類之愛的產物。擁有它的心靈是豐富的心靈,能滋潤每一顆碰撞著的心,它能讓你在與他人的溝通中如魚得水。
選擇感化:以情動人更有效
近代教育家霍丏懋征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與他人溝通而言,雖然我們不一定是教育他人,但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以情動人能夠讓對方更容易接受你,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以情動人的“情”,最理想的不是兄長般的情、父母式的愛,而是朋友情、同事愛。這種愛可以讓對方得到情感的滿足,在平等的前提下,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而且,這種平等溝通、真誠交流更能贏得對方的信任。無理莫開口,理由充分、合情合理才能令人信服,這是一條鐵打不變的定律。
下麵就是一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典型事例。
有一家精密機械工廠,想要開發一批新產品。他們將設計圖拿到下屬工廠,讓他們如期交貨。臨近交貨期時,下屬工廠的人將半成品送到該廠。精密機械工廠的人認為他們沒有按照預先的計劃去做,要求下屬工廠重新製造。但送樣的人卻認為,該產品是按照契約上的說明來生產的,不願加以修改。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機械工廠的廠長來了,了解詳情後說:“貴廠替我們完成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能夠做成好的產品來推銷,對你我雙方都有利。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再進一步研究好嗎?”聽完這番話,下屬工廠的人說:“好吧!讓我們再盡力研究看看。”他們都很樂意地表示,要帶回去重新製造。
這位廠長的話聽起來就很有道理:要求交貨期快到的下屬工廠重新製造,的確不太容易。他不是簡單地講對方既然是下屬工廠,就得按我們的意思做這類容易火上澆油的話。並且,他還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講出對雙方有利的話,自然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聰明的說服者不會隻講對自己有利的話,在以理服人的同時,還會體諒對方的辛苦。這樣,交涉的事情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天,彼此間的信任往往是我們與他人團結協作,達到有效溝通的保障。在與他人的交往溝通當中,我們應真誠待人,盡量取得對方的信任,力爭在每件事上都以理服人。
然而,想要單純地以理服人,畢竟不太容易。若要別人真正地信服,還要靠以情動人。雖說商場如戰場,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恰當的場合,以事喻理、情理交融,往往會使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
多年前,江蘇某化纖公司總經理在與前西德吉瑪公司進行索賠談判時就遇到了麻煩,談判陷入了僵局。當中方提出索賠1100 萬馬克時,德方隻認可300 萬馬克。中方代表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隻好提出休會。
為了驅散談判的不快,中方邀請德方遊覽揚州。他們來到大明寺,中方代表利用這一特殊場合,對德方代表說:“這裏紀念的是一位為了信仰、六渡扶桑的鑒真和尚。今天,中日兩國人民都沒有忘記他。”聽到這兒,德方代表也為之動情。接下來,代表的話鋒一轉:“你們不是常常奇怪日本人的對華投資為什麼比較容易嗎?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特點:重感情,重情誼。”
中方代表的話有情有理,表麵上是談中日之間的友誼,而言外之意則在暗示德方應以友情為重,這樣才能達到日本人那樣的投資效果。德方代表終於被感動了。第二天,談判桌前局勢大轉,他們欣然接受了中方代表的意見,愉快地在協議書上簽了字:賠償中方1100 萬馬克。
這就是以情動人的妙用。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感,那麼一個企業將會完全沒有辦法運作。而正是彼此之間的這種信任感,能夠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能夠讓對方知道我們是堅持雙贏的,即使我們在一些問題上出了偏差,對方也能理解。上述故事中,中方代表邀請德方代表遊覽大明寺,向德方代表述說鑒真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人重情誼的特點,同時暗示對方也應以情誼為重,達到了以情動人的效果。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更善於用“句句都在情理上”的方法跟人討價還價。在他初出茅廬時,總是親自出馬推銷產品。每當他遇到殺價高手時,他就說:“我的工廠是家小廠。炎炎夏日,工人在熾熱的鐵板上加工製作產品。大家汗流浹背地努力工作,好不容易製出了產品。依照正常利潤的計算方法,應當是每件××元。現在你殺的價使我們感到切膚之痛,務請用××元承購。”
對手一直盯著他誠懇的臉,聽他講完之後,笑道:“我可服了你了。賣方在討價還價時,總會說出種種不同的話。但是你說得很不一樣,句句在情理上。好吧,我就按你的價格買下來好了。”
鬆下幸之助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一麵強調自己是按正常的利潤計算方法確定價格的,表明自己並不想貪非分之財;另一方麵也在暗示對方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樣就使得雙方共同站到公平交易、互惠互利的原則立場上,為達成合作奠定了基礎。此外,鬆下幸之助又用了充滿了人情味兒的話,描述了工人勞作的艱辛,喚起了對方的同情,使雙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所以,這樣入情入理的話就容易被人接納。
以情動人,可以讓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讓對方從心底接受你的想法。你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化對方,而不是讓人感覺你是在公事公辦。因此,與人交談時,千萬別忘了:最好的說服法就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選擇直言:該出口時就出口
“心誠能使石開花”。真誠直率是講話成功的第一樂章。曾經打敗過拿破侖的庫圖佐夫,在給卡捷琳拉公主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麼魅力吸引住社交界如雲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誠和真情。”
說話直言不諱是內心坦誠的表現,也是得法的談話者的美德。當然,如果你選擇直率的話,開始時是最困難的。你直接指出問題,你的直率可能令人難堪,有時甚至令人沮喪。在越正式的、講究禮儀與友善的等級講究的組織裏,你遭遇的困難越大。但很快人們可以理解你的公正與善意,他們明白你所有的直率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結果,是為了幫助個體的提升,是為了解決問題,是為了更快的速度。這樣,你身邊的人也會理解你的。
曾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個外國記者給吳儀提出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請問您為何至今還是獨身一人?”對此,部長是無可奉告,還是避實就虛含糊了事?人們揣測著可能出現的回答方式。
然而,吳儀的回答大出眾人的意料,她既不回避,也不閃爍其辭。她說:“我不信奉獨身主義。之所以單身,和年輕時的片麵有關。一是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心裏有個標準的男子漢的形象,而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二是總覺得要先立業後成家,而這個業又總覺得沒有立起來。然後就是在山溝裏一呆20年,接觸範圍有限,等到走出山溝,年齡也大了,工作又忙,就算了吧。”
這一坦率的回答使眾人感到吃驚,同時也使眾人大為感動。正是這種坦誠直率的風格,才使吳儀成為對外貿易談判中辯才無敵的傑出女性。缺乏直率,幾乎是人的自然屬性。現代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自然傾向於不直率是因為感覺這樣做更容易一些,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擔心真實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太麻煩,尤其是在感覺想法不太確定,或導致與他人的分歧時。直截了當的說話方式有時能產生誠信的效果,有時又能產生擲地有聲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