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秀才遠勝985本科生(1 / 2)

其實邠州衙門也沒有給白驛鄉派一兵一卒,而是傳達了陝西巡撫的命令:可以成立民團,也就是後期的團練,然後派了一個品級很低的官員來指導工作。

大概要求是每戶裏麵出5個民丁,然後每一甲裏麵大概是50個民丁,這50個民丁算一個團,每一甲裏麵的“甲長”擔任這個團的團長。

然後由一些團再組成一個大團,這個大團的指揮者叫團總,由每一保裏的保長來擔任團總。

團練裏麵的民丁都是有本地的老住戶,外鄉的人或者遷居過來的人都不能入團,這個民團的特點就是沒有工資,打仗時去打仗,不打仗時在家耕地、勞動,或者幹一些其他活,當然他們打仗時武器也很簡易,一般都是些農具或者木棍。

有人說:沒有工資的活誰幹啊,打仗還危險,肯定不去。但是清朝時期也是要服兵役的,如果加入民團,可以免一些賦稅,還可以抵消徭役,還有一些精神上的獎勵。

如果體質太差,腦袋不聰明,這些民團還不想要你當民丁呢,而是向你家征收大量的賦稅,逼得你走投無路。

再說當時和土匪、起義軍打仗還沒有那麼激烈,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免除一些賦稅,又沒真正打仗,也就是說沒有生命危險,這樣老百姓感覺自己還占了點小便宜,其實隻是被壓榨的力度稍微小了一點而已。

這樣的民兵平時在家裏幹活,也不用去外地出征,隻是土匪或者起義軍來了的時候,勉強抵擋一陣子,算是老百姓自己充當自衛隊吧,被稱為團丁。

這個民團裏麵有一些身體健壯,年輕而勇猛的民兵,被挑選出來後,稱為團勇,大概意思就是比較勇猛的民兵。

這些人就會被集中到一起,來回調動,但那也隻是在一個縣,一個州裏麵來回調動,一般都不會出自己所在的府的邊界。

這些團勇有工資,工資是靠當地的鄉紳和大戶捐的,當團勇也能抵消一部分賦稅,他們的任務主要是配合當地的綠營軍打仗,但等級稍微低一點,待遇也差一些,和八旗的軍隊相比收入更是少的可憐。

不管怎麼說,團勇還隻是民團不是正規軍,待遇不可能高了,就像臨時工裏麵的骨幹人員還是比不過正式工的待遇,這就是編製的問題。

但是論起打仗水平,團勇其實更勇猛,比綠營軍敢打敢衝,比八旗兵那就更是強多了,八旗子弟都是“老爺兵”,拿錢多、玩的瀟灑,為啥還要去賣命呢。

當然這也是清朝時期的一種整體現象,短時間內肯定改變不了等級的現狀。

王梓林是讀書人,不用加入民團,他已經是童生了,雖然不是秀才,那也比一般的民丁高級,有威望。

如果當兵的話,那最低也是軍隊裏的重點培養對象,或者軍官,不可能去衝鋒陷陣,在清朝時期,大家整體觀念就是:讀書人去打仗就是浪費人才。

清朝以前就有句話: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大概意思就是說:秀才是有地位、有素質的人,當兵的一般都是地位低下,比較野蠻,不懂道理的人。

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應該就是:士大夫階層碰見底層老百姓,之間沒有共同語言。

從另一個方麵來看,也是說明古代讀書人的地位比較高,平時受到大家的尊重。

如果用21世紀現狀來比喻:秀才就是基層公務員,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去當兵,即使當兵那也是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