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汪偽76號的末路(1)(1 / 3)

軍統策反周佛海始末

當汪偽政府乃至汪偽76號的主要人員叛離的叛離,被害的被害,汪偽政府和汪偽76號的覆滅,也就昭然若揭了。然而誰也想不到,汪偽政府的二號人物周佛海,曾經被軍統成功策反,這件事情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才大白於天下,關於此事,筆者不能不濃墨重彩地寫上一筆。

周佛海,湖南沅陵人,本名周福簋。這個周佛海,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建黨的一大代表之一。後來,成了中國國民黨的政府要員,曾曆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中央民眾訓練部部長、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日本侵華後,周佛海任汪偽政府財務部部長、偽行政院副院長等要職。

根據南京市檔案館《審判汪偽漢奸筆錄》記載,周佛海的確曾經被軍統策反。

在1946年10月21日,國民黨高等法院對周佛海的公審中,軍統局特工周鎬作為證人,向法庭提供了這樣的證詞,聲稱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曾打入汪偽內部策反,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後不久,周佛海就接受了策反,掩護周鎬等人進行特工活動,並於1942年,請周鎬和另外兩名軍統特工程克祥、彭壽,代自己向戴笠自首。

而另一位證人,顧祝同的部下,參議張叔平也出庭陳述,證明周佛海當時的確向軍統傳送了大量的秘密情報,並與顧祝同有過書信往來。

而第三位證人,當時任蘇浙皖區挺進軍總部高級參議的楊思平也出庭作證,聲稱他在1945年奉國民黨黨中央命令反攻時,曾接到上級指示,指示中明確指明,周佛海將在上海策應國民黨軍隊的反攻。

所以周佛海,的確曾被軍統成功策反。

現根據有關資料,將曆史的片段予以還原。

珍珠港事件後不久,戴笠就開始籌劃策反汪偽政府的二號人物周佛海。1942年2月初,戴笠將策反漢奸周佛海之事交由軍統駐重慶的上海實驗區區長王安之負責。王安之接到命令後,先派軍統特務找到了周佛海遠在湖南撫陵楊樹井窩溪村的老母,將其接到了重慶,安頓妥善後,以周佛海的母親的名義,給周佛海寫了一封策反信。在信中,周佛海的母親對周佛海說,自己已經被蔣介石國民政府的相關人員從湖南接到了重慶,現已被安頓好,身邊有人照顧,周佛海大可不必牽掛,然而母親希望兒子能夠回到母親身邊,陪母親安度晚年。

在信的最後,王安之還以周佛海母親的名義給周佛海寫了一首詩:

忠奸不兩立,生死莫相違;知否蜀中母,倚閭望兒回。

這封信經戴笠審核通過後,就發給了上海軍統實驗區第二情報站,情報站站長薑尚誠按照戴笠的指示,趁周佛海到上海度假之時,派人將這封信送到了周佛海的手裏。薑尚誠隨信還夾了一張便條,告之周佛海,三天內請給予回信,送至指定地點。而周佛海的母親,隨後被送往了貴州息烽集中營。

然而,周佛海收到信後,並沒有回信。

一直到一年後,也就是1943年2月,周佛海見到被偽特76號抓捕的軍統特務程克祥,將一封親筆信交給了程克祥,請他把這封信麵呈戴笠,然後轉交蔣介石。並向程克祥提出,請他一定替自己見見自己的母親。

1943年3月中旬,程克祥被周佛海釋放,返回重慶,將這封信交給了毛人鳳。

那麼,周佛海在信裏究竟寫了些什麼呢?

周佛海在信中,首先向蔣介石致歉,對自己之前的種種不當行徑,以及投靠汪偽政府的行為進行了檢討,然後表示自己願意戴罪立功……

4月10日,戴笠通知毛人鳳,要他請程克祥到曾家岩戴公館來共進晚餐。那晚,毛人鳳、王安之、程克祥一起到戴公館赴宴。戴笠同意了程克祥探望周佛海老母的請求,並任命程克祥為軍統局直屬南京區區長,回南京聯絡周佛海,積極開展行動。

至此,策反周佛海才算成功。

在周佛海投靠軍統後,在程克祥的建議下,在自己的妻弟楊惺華家裏架設了電台,定期向軍統重慶總部發送情報。

然而,電台開通沒多久,就被日偽特務們檢測到了,周佛海、楊惺華和程克祥隻得將電台遷移到虹橋路的一個花園內。然而這個地點也是臨時的,周佛海為求長遠,找到了日本上海陸軍司令部“重慶工作部”部長川本芬太郎少將,說自己想架設一個電台,以便開展對國民黨的情報偵察工作。最後,在取得川本芬太郎的證明許可文件後,終於將電台設在了愚園路1136弄29號周佛海的另一公館內,這部電台一直工作到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