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宜禾都尉與中部都尉、玉門都尉、陽關都尉等等都是大漢西北邊軍的編製,級別不算很高,也就相當於邊郡都尉,都是“軼比兩千旦”的中級軍官,隻不過他們都是屬於大漢朝廷的“正規軍”,邊郡都尉屬於“地方軍隊”罷了。

宜禾都尉陶永良今年也隻有二十六七歲的年紀,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再加上胡亂生長的一臉大胡子讓他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上一些。陶永良出身於一個底層軍人世家,其祖上三代都是邊軍出身,但是卻始終隻是基層軍官,宜禾都尉這個軼比兩千旦的中級軍官對於他們陶家來說已經算是“光宗耀祖”啦。

雖然陶永良官職不算很高,但是他的武藝可是不弱。陶永良身長八尺有二(一米九左右,漢代一尺約等於現代的七寸,23.1公分),一張黑如鍋底的國字大臉棱角分明如同刀削,五大三粗膀大腰圓力大千鈞。而且他自幼習練家傳武學,弓馬嫻熟、槍法精湛。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擱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標準的文盲,但一十六歲(古人習慣於使用“虛歲”,以下同)就進入邊軍的陶永良,十年來參加了與小月支、匈奴、羌胡甚至西域鄯善、烏孫、龜茲等各族胡人之間的大小戰鬥數百餘場,殺敵無數、屢立戰功,累功由一個普通騎卒一路升遷成為宜禾都尉,可見其能力超群。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無數次的出生入死不僅磨練了陶永良的武藝,讓他個人武力值跨入了當今最頂流的那一類猛將行列,戰場經驗之豐富也不是一般將領可比,這也是他年紀輕輕就能統領兩千大漢邊軍精銳的原因。

當然啦,這在亂世軍中十分正常,自有史以來無論是哪個勢力的軍隊之中都是“以強者為尊”,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這一點顯得特別突出。輝煌的戰績和超常的武力使得陶永良在大漢西北邊軍之中聲名顯赫,是大漢西北邊軍士卒極為仰慕的“萬人敵”。

但是今天的情形與以往大為不同,因為今天他和他麾下這兩千多名大漢兒郎要麵對的不是年年南下“打草穀”的胡人小股遊騎,而是局延小月支人舉全族之力前來的精銳騎兵,並且領兵帶將的還是他們的族長支連山和支連山的智囊支格魯長老,他們的目的顯見的是要全力拿下昆侖障進犯酒泉、敦煌,為羌人叛軍張目。

湟中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李文侯等舉兵叛亂,除了鼓動涼州各郡的各個羌人部落一同叛亂之外,還聯係了一些“外援”,久居關外的小月支人就是其中的一支。俗話說“兵上一萬無邊無沿”,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的小月支人殺氣騰騰的陣勢不光讓陶永良有些發愁,其麾下的兩千漢軍精銳也都有些心中忐忑,畏懼倒不至於,緊張是免不了的。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個人顯得有些於眾不同,他的臉色不像眾人一般嚴肅緊張,反而有些欣喜若狂的感覺,這讓站在一旁的他的頂頭上司、軍司馬王景王雲昭很是有些迷惑不解,要不是王景十分了解這個人的出身背景和為人,他都要懷疑這小子是隱藏在漢軍隊伍中的胡人奸細啦。

於是王景忍不住半認真半調侃似地出聲問道:“現在小月支人大兵壓境,段軍侯還能高興成這個樣子,是不是夢見自己娶媳婦啦?”

王景口中的“段軍侯”姓段名勇字永勝,正是當年被朝廷發配到邊郡的故太尉段熲的孫子。五年前剛到束發之年的他就被招入軍中,因為在段熲的幾個子孫之中隻有他繼承了段熲的衣缽,不僅馬上馬下的功夫極為高強、沒有敵手,就連體型外貌也和他的爺爺極其相似。要說段勇的形象,那真的可以用“酷的掉渣”來形容,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