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交戰的過程中,保護著武器係統的護罩模塊並不是一直關閉著的,武器係統打擊完成之後,護罩模塊會打開,將武器係統保護在內,武器係統要打擊的時候,取消護罩開始打擊。或許過程非常麻煩,但是對於艦載人工智能來說,隻不過是幾個指令的問題。
雙方三支艦隊交戰的場景非常壯觀,不時有戰艦爆炸產生的火光照亮周圍漆黑的太空,當然了,這些火光大部分都是戰艦的武器庫殉爆造成的。
交戰一直持續了三分多種,雙方都損失了兩千多艘戰艦,戰損率差不多。當然了,如果中國艦隊沒有依靠環狀帶,那麼戰損將會不成比例。作為尖端科技的結晶,軍用巨型環狀帶的打擊能力可謂恐怖。
將軍事堡壘套住的環狀帶平時作為星港使用,而一旦有需要,環狀帶上麵安裝的武器係統不是吃素的。其他的不說,環狀帶上麵安裝有一千門直徑五公裏激光炮。一千這個數字看上去十分龐大,但是對於體形巨大的環狀帶來說,並不算多。
除了激光炮之外,環狀帶上麵還安裝有粒子炮、等離子炮、高能重接炮、攻擊型導彈等武器。所以說,環狀帶並不僅僅是看上去恐怖而已。當然了,要供應那麼多武器係統加上環狀帶本身的能源消耗,環狀帶的能量來源也是十分恐怖的,包括了上千和核聚變反應堆和數十個反物質反應堆。
因為環狀帶的打擊能力,新美利堅的第一、第二艦隊暫時還無法取得絕對的優勢。新美利堅第一、第二艦隊的指揮官也清楚,繼續拖下去,哪怕將眼前的這支中國艦隊全部消滅,也會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於是新美利堅的艦隊開始改變辦法,將兩支艦隊的大型戰艦都集合起來,形成一個突擊艦隊。
大型戰艦和名字一樣,是一種恐怖的戰艦。如果說中型戰艦是艦隊的主力的話,那麼大型戰艦就是艦隊的支柱。
大型戰艦沒有實際的集結過程,指揮官隻要一個命令,每一艘戰艦的艦載光腦就能夠知道等會要突擊到哪個位置,要幹什麼。
於是在指揮官的命令之下,兩支艦隊的兩千艘大型戰艦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使用常規引擎突進到中國艦隊的內部,從中間將中國艦隊截斷,而且這兩千艘戰艦原本是分布在各個方向的。
或許在那一瞬間,這兩千艘體形長達二十公裏的大型戰艦會承受恐怖的火力,並且有一些戰艦會被摧毀,但是這些戰艦的付出是值得的。在大型戰艦截斷中國艦隊之後,兩支艦隊的中型戰艦也開始衝進中國艦隊內部。
看到新美利堅艦隊的異動,第五艦隊的司令立馬就發現了不妙的地方,一旦新美利堅艦隊和中國艦隊混合起來,環狀帶的打擊能力就幾乎廢了,因為環狀帶開火打擊新美利堅戰艦的時候,有可能也會擊中己方的戰艦。
戰場上麵一片混亂,新美利堅艦隊逐漸打開了局麵,而代價就是大型戰艦不斷被擊毀。在敵我雙方糾纏在一起之後,第五艦隊的司令就已經下令讓艦隊脫離,不要與敵方糾纏。但是新美利堅的戰艦就像狗皮膏藥一樣,使勁的黏在中國戰艦旁邊,並且以數量優勢打擊中國戰艦。
不過雙方的戰艦都混合在一起了之後,不管是中國戰艦還是新美利堅戰艦開火的時候都異常的小心,因為擔心誤傷己方,這樣一來,被擊毀的戰艦數量反倒有所下降。
但是這個下降隻是暫時的,因為這時的戰場上麵,多出來了許多導彈。這些導彈既有中國戰艦發射的,也有新美利堅戰艦發射的。因為在所有艦載武器中,隻有導彈誤傷友軍的概率是最小的。其餘的不管是激光炮、重接炮還是粒子炮都有可能誤傷到友軍。
一時之間,戰場上麵的導彈數量遠遠超過戰艦數量,每一艘戰艦的防禦係統都處於運轉狀態,打擊衝自己飛來的導彈,當然了也會替友軍清理導彈。於是戰場頻頻出現亮光,這些光芒有的是被擊毀的導彈發出的,也有的是被擊中或者擊毀的戰艦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