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裏,讀者大概也有些糊塗。這裏有必要加進一些解釋。
事實是,這個世界是有神仙的;更妙的是,神仙的存在與唯物主義沒有任何衝突。
在人類長久的進化過程中,曾經產生過許多了不起的科學成果,有些成果甚至令現代科技都難望項背。原因很簡單——科學的發展向來是多向的而不是單向的,走的路不同結果自然不同,這裏沒有什麼高下之分。盡管工業革命沒有出現,但遠古的科學家也並非光拿薪水不幹活。雖然由於條件的限製,他們的成果往往比較粗糙,理論比較晦澀甚至夾雜唯心成分。
這其中,修仙術大概最能代表遠古科學的最高成就。
修仙術其實一點也不神秘,要按現代科學的分類而言,大概屬於生命科學,也許再搭上點其他學科——比如生理學,天文地理學——的一些東西。其要旨是鍛煉並強大自身的氣——一種生命能量——進而以氣操縱或影響其他物質,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比如不用給美容院掏錢就實現青春永駐等等。
公認並有史可考的第一個神仙是漢初的赤鬆子,而不是黃帝時期的風後或彭祖。當然,要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神仙的標準。有關這一點,西方的標準比較準確而有操作性。按西方的標準,擁有五萬特沃姆氣場的修行者即被承認為神仙。(特沃姆是一種氣場強度單位,指的是一個十八至二十二歲身體健康的人所擁有的氣場量)這裏順便提一句,西方把修行成功的人稱為巫師,由於修行方式不同,西方的巫師沒有一個能達到五萬特沃姆氣場標準。但巫師的修行方式也有其自身的優點;東方的標準則比較隨意而模糊,起初是規定修練到長生不死就算神仙,這個標準,隨便想想就知道根本無法執行——誰知道誰什麼時候死?所以,後來,仙界被創建之後,該標準被修改為:能夠以自身氣場開啟仙界之門進入仙界,即被承認為神仙。而開啟仙界之門所需最小氣量,大概就是五萬特沃姆。
說到仙界,就不得不提輕雲大師。在仙界被創建前,神仙們都是躲在深山老林之中,以回避塵世的喧囂。但即便如此,仍然無法避免學仙者的打擾。那些學仙者,意誌比鐵還堅硬,嗅覺比狗仔隊還靈敏,行為比追星族還狂熱,總是讓神仙們惱火萬分。巫師的修行對於初學者要求不那麼嚴格,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學,而神仙的修行對於初學者的資質要求更高,這意味著神仙對於大多數熱忱的學仙者根本就是愛莫能助。這種尷尬局麵最終被輕雲大師打破。輕雲大師,初唐人,大約與武則天同時代,十七歲接觸修仙術,修煉六十年成仙。約在唐末宋初,輕雲大師組織了有史以來神仙們的第一次聯合行動。關於這次行動,用一種簡單的說法就是他們合力在空間的結構上吹出了一個氣泡,然後就在這個氣泡裏建立了仙界。當然,這個地方是任何學仙者都無法找到也無法進入的。神仙們欣喜若狂。盡管輕雲大師在所有神仙中修行水平隻排在中流靠前的位置,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從此成為仙界的領袖人物。
現在,吳戈要去見的正是此人,而帶他前去的三個人,正是三位大名鼎鼎的神仙:孫悟空,濟公,呂洞賓。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一個院落,在園門前停了下來。
“我進去,你們兩留下。”孫悟空說。
“我也好久沒見輕雲大師了。”
“那呂洞賓留下。”
“為什麼非要留個人?”
“總要有人看著這小子吧?”
“我看他不會跑,而且他也跑不了。”
“你說的?那好,我們就都進去吧。”
三個人擠擠挨挨地進了園門,壓根就沒人想到要對吳戈解釋點什麼。寂靜從四麵八方包圍了他,他茫然的歎了口氣,開始研究周圍的風景。
剛一進入仙界,吳戈就感到這裏與別處不同。比如說吧,這裏的一切都……特別的幹淨,就好象剛剛拿水衝洗過一遍,然後又用海綿和天鵝絨細心擦拭。他試著觀察一片葉子,發現葉子的每一部分都那麼完美,簡直可以在植物界開先進事跡報告會了。但當他把視線投向遠方,就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的感覺。那感覺就象,就象……暈船!這種感覺比較接近他當下的感覺,不過又有一些不同。他眺望遠方,總覺得自己發現了什麼卻又總隔了那麼一層,這讓他頗為不甘,所以他就使勁盯著地平線望著,望著……
因此,當孫悟空他們出來的時候,吳戈已經有點站不穩了。
“哈哈,孩子,你可真夠幸運的……嗯,他怎麼臉發綠?”
“不知道……哦,他盯著遠處看了。”
“我早說過這不對頭,我們應該好好地修改一下原設計。”
“行了孩子,別再看了,那可對你沒什麼好處。”
“嗯?”吳戈收回視線,暈暈乎乎的。
“為什麼?”他問。
“因為……呃,等你多待一段時間就明白了。現在,唔,要跟你說另外一檔子事。就是說,雖然你的資質並不高,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