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此,當他決定從係統書庫中選擇這本書時,並沒有對故事情節做太多改動,隻調整了一些細節以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的曆史背景,其他地方則保持原汁原味。

無論在哪處進行改動,都不過是在多此一舉罷了!就像是給已經完美的畫作再加上幾筆,不僅無法增添美感,反而會破壞原有的意味!

而眼下老科的評論,也基本與秋煥所想相符。

“毫無疑問,有些人看到波洛作為一個合法且深得人心的偵探,居然幹這種不守法律,私放刑犯的勾當,心中產生了一種幻想破滅的感覺。”

“是啊,明明在前麵,秋煥先生用了這麼多筆墨,寫波洛如何詼諧,如何明察秋毫,連燒掉的紙都不可避免成為一個重要線索......描寫這麼多,讓大家對波洛產生了一種畸形的信賴感!”

“這種信賴感為何畸形?因為讀者們在閱讀時,覺得那人也像凶手,這人也像凶手,而在秋煥先生巧妙構思下,波洛卻是不斷挖掘證據,將慘案緣由徐徐展現在讀者麵前,無形引導讀者獲取最終答案,讓大家因而開始認同了秋煥筆下波洛神探身份,於是冥冥之中有種他一定會破案的感覺!”

“有了這份信賴感和認同,讀者眼中的波洛就該是完美無瑕的,不然就不配當神探!但是,現實中哪有人是完美無瑕的呢......私以為,這樣寫反而更襯托出波洛心底的善意!”

老科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他首先對波洛的行為表示了理解和認可,並強調了這一行為的合理性。

接著,他深入分析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出他們的複雜性和深度,總結道:“雖然這個故事沒有明確的道德準則,但它卻讓人深思。”

而在文章的末尾,他則寫下了一段引人注目的評價:“對於這本書,我認為它比《白夜行》更加適合作為對人性思考的參賽作品,秋煥若是上本書拿出這樣的作品來,哪還有楊餘什麼事!”

此外,老科還補充道:“看得出來,秋煥先生的水平是在上升的,希望下輪決賽,他能帶給我更精彩的作品!”

秋煥把評論逐字逐句地讀完後,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輕地滑動著手中的手機屏幕。

雖然老科在整篇文章裏都毫不吝嗇對他的誇讚之詞,但其中也有一些觀點讓他無法完全認同。

上輪比賽之所以拿《白夜行》,不僅是因為那是當時的最佳選項,還有其他因素。

就算再讓秋煥來一次,他也還是會放《白夜行》出來,即便《白夜行》是偏商業化的,但也有獨特的亮點。

《東方快車謀殺案》隻是摻雜了對人性的思考,結尾的主基調還是人性和法治哪個重要。

而《白夜行》,則是專注於人性的展現了,更專且更適合第一輪。

這位老科看過去論調,也是傾向《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類傳統推理的保守派,這才會說出這種話......

心裏感慨一番後,秋煥發覺下麵的評論區更加精彩,不由點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