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臉上明顯的落寞,“哎,本來家醜不可外揚,阿姨也是和你投緣,這些話憋在心裏也是難受的很,所以我就和你叨嘮叨嘮吧。”
無爭認真的點點頭。
“本來我們老兩口兒也是有兒有女,加起來是個好字,但是這個兒子與他姐姐年齡差的大些,我們難免就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偏愛小兒子,我們女兒很乖的,工作努力、孝順父母、做人認真,隻是……”老人說到這裏有些問難。
而無爭聽到這裏,心裏也是難受,原來父母都知道她的好,他們並不是完全不愛她。
“隻是什麼?”
“隻是她居然得了什麼不治之症,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突然就接到了這樣的噩耗呢,我們老兩口兒當時都傻了,哪裏經曆過這麼殘酷的事情,女兒的病預示著可能要白發人送黑發人了,這時候醫生又提醒我們,女兒的病是遺傳病,那麼兒子也有患病的可能,所以我們也算是聽了醫生的建議,立刻安排兒子做身體檢查。”
“那你們的女兒呢?”這個問題一直橫亙在無爭的心裏,兒子重要,女兒就不重要嗎?當時她就疼在白色的床單上等死,麵對死亡那麼可怕的事情,他們居然都沒有陪在她的身邊。
“女兒已經住院了,由醫生們照顧著,醫生說就算是不治之症,至少堅持幾個月是生命無憂的,兒子的檢查大約是三天時間,所以那幾天我們在醫院時都在忙著兒子的檢查,隻是偶爾去看看女兒,有時間就會回家籌錢,我們知道就算不治療,女兒住院的費用也將是一大筆花銷,而我們平時的收入大部分都是女兒負擔的,誰知道拿到兒子的身體檢查結果的時候,女兒居然閉上了眼睛。”母親說到這裏也閉上了眼睛,眼淚順著眼角流淌下來。
都是自己的兒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有些偏心,又能偏到哪裏去呢?
就像是《唐山大地震》中的母親,“救兒子。”三個橫亙在女兒心裏幾十年,難道那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女兒嗎?我們往往做不到絕對的公平。
母親也是愛她的,隻是對她與對弟弟的表達方式不同,嘴裏罵著要她快些嫁人,無非是恨她認人不清,找了一個不負責任的男朋友;罵她丟了工作,她就會在心裏想:反正我就不想做了呢,其實這就是母親的用意,她用她自己的邏輯,鼓勵著女兒,隻是這種方法確實不容易讓人接受。
“您其實很愛您的女兒是嗎?”
“傻丫頭,哪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怪都要怪我們自己,已經做了20幾年的父母,居然都不懂得如何表達我們的愛,我們是真的愛她,同時,我們也是真的很後悔,女兒走的太倉促,最後一刻留下的居然是父母無情的一麵,可是我們卻永遠沒有辦法彌補了。”
母親說的對,她穿越回來之前,對於父母最後一個表現的確是耿耿於懷的,回來之後呢?回來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治療孩子的病,所以當然暫時顧不上其他,這是個一個非常合理的理由,恰巧這時母親住院了,自然省去了她需要做“要不要去找父母”的決定,見到父母發現,有句話說的這對:一家人哪裏來的隔夜仇。
“您也別想得太多,就像您說的,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同樣,孩子哪有會和父母記仇的,我也是個女子,您信我,您的女兒肯定早就不在意了,您二老的健康才是她看重的”這些真的是無爭的心裏話,“那您的兒子呢?”
“兒子!還得用一句老話來說:娶了媳婦忘了娘,我養的哪裏是個兒子,就是個白眼兒狼,不過這也都是我們二老慣的,對女兒嚴厲一些是怕她個女孩吃虧,對兒子我們基本上不怎麼管了,都是由著他、慣著他,結果他就不爭氣的長成了這麼老大不小的年紀。”
“他對你們不好嗎?”
“二十多歲了還遊手好閑的,沒有一份正經工作,兩天打漁三天曬網,誰願意用他,前些年靠著她姐姐留下的積蓄,我們三口生活還算無憂,那都是當時我女兒給我們的生活費,我都攢了下來,就知道這個兒子肯定不如他姐姐爭氣,總要給他攢些老婆本可他那個德行,誰家姑娘願意嫁,我們現在的兒媳婦是個外地人,窮苦地方出來的,就像在城裏安家落戶,這才選的他,自從他們結了婚,我們這個家就整天雞飛狗跳的,原來是養著一個,現在是養兩個,我伺候祖宗似的伺候他們,這腰病也是這幾年累的,幸虧除了他的老婆本還有一些是給女兒準備的嫁妝,不然我這病也是治不得的,他不來看我正好。”
無爭聽到母親這麼說,心裏內疚的不行,自己這個做女兒的一閉眼走了,父母這麼大歲數了,還要受這麼多的罪,他們含辛茹苦將孩子拉扯大,一個死了,一個活著也沒貢獻,最慘的還是老人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