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1 /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經)

正午,烈日炎炎。

炙熱的太陽普射大地。豔陽曬下,山川,河脈,樹林,草原無不黯然失色,難以抵抗這酷熱的陽光,便連呼吸空氣也顯得那般的困難。商販,農夫無不放下手中重活,或到路邊茶寮或到大樹底下乘涼,饒是如此,暑氣熏蒸,那一滴滴的汗水仍是不斷地從臉膀,身上流下,汗流浹背,端的是熱不可耐。

大汗淋漓旱威為虐,田地龜裂,許多田地禾苗枯槁,然而在這半枯焦的一塊野田上,有三個人影仍在孜孜不倦的勞作著,卻是稻香村的破落戶曾家三口。這曾家在村子裏是有名的貧農人家,住著半塌陷的黃土房,家裏除了一頭老黃牛卻是再沒任何貴重東西,常常一日三餐難以為繼。幸虧這曾家三口非常勤奮,肯吃苦,這戶主子曾偉德人又老實,與媳婦兩人勤勤懇懇,日子倒也過的下去。不知覺中,小兩口的兒子曾阿牛也有十三歲了,歲數雖小,但已經和爹娘兩個一起幫著村裏的大戶打糧,幫補著過日子。

這日傍晚,三人從農田回來,勞累不堪,這兩口子還好,可阿牛這孩子畢竟還小,一身皮骨卻是多處被烈日曬的龜裂,疼痛無比。隔壁的阿黃嫂家心腸好,這便招呼著三人到她家一起用飯,阿牛也幫著阿黃嫂開飯。這阿黃嫂家丈夫姓楊,名天,倒是個精打細算的主兒,為人卻不小氣,平日裏和這曾偉德行的很近,半個把子的兄弟,而阿黃嫂家的兒子小雲也和這阿牛年紀相近,活潑好動,故此兩家多有走動。

吃完飯後,這楊天拉著曾偉德的手走在一邊,道:“曾哥,你可有想過咱們的兩個孩子長大了雜辦?”曾偉德一楞,知道楊天不是那種無的放匕的人。這楊天又道:“你看,咱這兩小孩也說大不小了,總不能跟著咱們一輩子挨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吧,咱再不濟也該為兩小孩找條生路,過上這穩穩當當的日子。”

曾偉德一聽,心裏也不是滋味,看著小孩跟著自己受苦受累,吃不好穿不好的,問道:“楊兄弟,你可是有什麼出路或想法?”

楊天握緊曾偉德的手,道:“兄弟我確實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要得不要得,這不就拉著你過來商量,這事我和我媳婦已經說過了,她也同意來著。”楊天又道:“你先別急,聽我道來,你可還記得咱村的破爛戶李大嘴?”曾偉德點頭道:“這自然記得,都一般的貧困人家,要不是他在村子西頭,咱在這東,平日裏該多走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