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釋名(1 / 1)

釋名

也許會有人說,怎麼會用‘靈禪’這個書名,其實,這也是由道經和佛語中有感而發,從小就受祖輩熏陶,喜歡看道家典籍,加之周邊黃庭祖院,從小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沉浸在“道”的浩瀚中。

於生活的角度看,道家的理想是‘天人合一’,也許,世間有太多苦難,要是不能超然於世,也就不能逍遙於天,最終,難免再墮輪回,重受生死病老之苦,而人,最難做到的,就是看清自己,也就是道家所講的“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之入於天。”

天何謂之大?既然融入於天,那麼,也就是得道,古往今來,多少聖賢誌士為達此境界,不斷埋頭苦修,可惜,前路荊棘坎坷,誰又能一帆風順呢?能於修行途上,披荊斬棘者少之又少,真是應證了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以。”

道家最講究‘心’,其‘心’正,則萬事盡遂人意,反之,則會功敗垂成,墮入魔障不能自已,可惜,世事多變,其心,也會應時而異,能真正做到‘處萬物而不驚者’屈指可數,縱觀曆史,真正了悟通“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道者,又有幾何?

佛語裏,常講“心靜,禪行”,認為世間苦難,皆是證道所需的,不論是三災九難,還是七苦臨身,能做到不動如山慈悲為懷者,皆是悟通妙義菩提的禪師,實為佛門巨擘,可傳頌萬世而不朽,心靜了,智慧才能通達,而智慧,是解脫魔障的根源,同時,也是禪悟的根基,所謂的佛門霹靂,也隻是強身健體,護持法門的外物罷了,真正的行世妙悟,講究的是,以大慈悲心懷,闡釋世間一切苦厄,不論前路是六道輪回,還是般若地獄,心不動,萬劫豈能加身?心則通,達悟世間真理。

諸如“三十二應遍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當知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妄想。”

於江湖而言,世人,總以喜惡是非,來判其正,其邪?這其中,究竟對不對?無人知曉,有時,甚至難以定論。

俗世,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歸根結底,始終是世人不能清除孽障所為,其困惑,也隨時日而增,久而久之,已到不可自拔所在,不論是所見,還是所聞,皆為模模糊糊,總是看不清,猜不透。

其行,可謂是霧裏看花,井中撈月,徒勞無功而已,這,也不算是他們的錯,世事本就無常,世人怎能一眼看清呢?能真正明悟真理者,其心,早已不在塵世之中,所明目的一切,就如淨世琉璃,無垢無淨。

看待世事時的態度,也就與眾不同,這兩者間,究竟有何差別?誰也不能詮釋的清,畢竟,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對任何事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概而論,總該看清事物本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