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1 / 2)

沈覺非提議鄒元標擔當申時行的副手,申時行心想這鄒元標不是張居正的人,雖然清正,但也防礙不了自己。張居正暗想鄒元標清正,有他在申時行有什麼問題也捂不住。兩人心思不同,結果卻一樣,對任命鄒元標沒有異議。

沈覺非滿意的一笑,說道:“先生去河南,首先要弄清楚到底災區有多大,這樣戶部也好調配物質。從現在的情報看來,是可能很嚴重的。”

申時行慨然說道:“陛下放心,臣既然受命,自當全力而為,為陛下分憂,事不成不回京麵聖。”

沈覺非道:“如此朕就放心了。賑災事大,就請申先生早日動身。至於賑災所需要的物質人力財力先生可以就近支取,朕在京師也會全力支持先生的。

申時行起身,振一振官服道:“臣明白,天亮後臣交代完公務,再回家收拾幾件東西,就出京去災區。”既然天子喜歡那自己辛苦一點又何防?“陛下在京師,也要多多保重,勿要操勞過度。”這句話雖然有恭維的嫌疑,但也確確實實包含了申行時的感情。在他看來,當今天子可以稱得上明主,勤政﹑愛民﹑守禮﹑寬厚,對自己也尊敬信用,自己一身才學有了用武之地,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暫別,心中是有些不舍。

沈覺非也有同感,自己主持政務半年來,和內閣張居正申時行等人幾乎是朝夕相處,合作愉快,怎麼會沒有感情?“先生不要擔心朕,朕自會一切小心。先生去災區,也請愛護身體。還有先生此去,還要為朕弄清楚一些事情。”

“請陛下吩咐。”

沈覺非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第一是黃河決口的原因,天災固然是其一,但人禍也未必沒有。河務總督潘季馴是治河高手,可以與之商議,勘查出實情。”

潘季馴精通水利,內閣眾臣都是知道的,也是他們保舉其出任河務總督的。而沈覺非早有意花大力氣整頓北方水利,不光是治河,還包括運河,農田水利等等,而相中的人選就是這潘季馴。現在讓申時行帶著潘季馴一起賑災,探查黃河。一來可以避開言官對潘季馴的彈劾,二來可以了解實際情況,便於治河,三來也可以讓潘集馴沾一點申時行的光,便於以後行事。

“第二點就是了解一下河南山東南京等地清丈田畝的情況。”沈覺非笑道,“那些地方官員的彙報怎麼都讓朕有些不放心。所以就請先生留心了。”

清丈田畝,然後才能公平稅賦,然後才能讓大明帝國的基層保持穩定。這一項措施可以說是沈覺非張居正六年改革的核心,其成敗直接關係到改革的成敗,也關係到大明的國運。

但這樣的改革,在地方上就遇到了不少阻力,比如當初李謫凡的父親就是因此得罪的。在報上來的賬目中,也多有不實之處。申時行此去賑災,底層百姓接觸的機會很多,應該可以了解到真實情況。因此,張居正也站起身來,正色對申時行道:“有勞汝默了。”

汝默是申時行的字,張居正絕少這樣稱呼他,到讓申時行有些不習慣。他明白清丈田畝的重要性,自己身為國家大臣內閣次輔,也有一份責任在其中,說道:“請陛下,首輔大人放心,時行此去於次事定當留意,有所得必當以實情稟報。臣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