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1 / 2)

俞大遒戚繼光這些帝國的典範軍人,比之其餘的帝國軍人,最大的成功處就是能自量,做到知己知彼。對西洋夷人,他們雖然沒有係統和準確的了解,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從中看出威脅來。

正德年間,有佛郎機船炮轟珠江口。嘉靖初,廣東巡海道副使汪宏進駐與屯門僅一海之隔的東莞南頭鎮,並以50艘戰船對屯門佛郎機人形成半圓形包圍圈。汪宏指揮果斷,戰術靈活,

佛郎機傷亡慘重。次年,雙方再戰於新會西草灣一帶,大明水師再次獲勝。也是在這一戰後,大明官員認識到佛郎機火器的威力,開始仿製。現在軍中火器多半就是仿製得來的。

嘉靖二十七年,浙江巡撫朱紈下令進攻倭寇盤踞的雙嶼,明朝海陸軍兩麵夾攻,中國軍隊盡殺倭寇及夷人萬餘人,其中佛郎機人數百。又與佛郎人戰於泉州,殺傷甚多。這兩仗是俞大遒親自參與的,對佛郎機的戰船火炮指揮都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當時大明水師所以取勝,並不是在質量和戰術上取勝,而是勝在人數上。戰船小,火槍火炮威力低下,更多是用冷兵器戰鬥,經常出現數百條船圍攻一二海盜船的局麵,雖然最終獲勝,但代價巨大,且在軍事家眼中,不是可以效仿的對象。

也就是從哪個時候,俞大遒有了重建水師的計劃,要將水師的重要性提升到與騎兵步兵同樣的位置上來。但是,歲月蹉跎,人生易老,知道近年他的主張才得到萬曆的支持。幾年下來,成績不小,橫掃倭寇,清靜海域。但是也更清楚的看到了呂宋島上夷人船炮的實力,無論從哪個方麵看,大明水師都不占上風。

“勝敗各半。以單隻戰艦論,彼勝我。但是我大明有天時地利人和,夷人如敢冒犯天威,必定又來無回!”俞大遒小心回答。

“那就是不敵了。”萬曆笑道,在水師的兩項關鍵技術造船和鑄炮技術提升前,對上西班牙葡萄牙,確實沒有多少勝算。反正現在水師的任務是防衛海疆,對付倭寇,已經能勝任了。萬曆是不急著對付西葡二國的,留著他們在南洋也有好處。“知己知彼,才是好事情。俞將軍,既然知道不足,那將軍以為江南水師當如何改進?”特別是鑄炮,京師的禁衛軍也有這方麵的問題。

俞大遒對此沒有準備,說道:“臣愚鈍,請陛下允許臣回去思考一夜,明日再回稟陛下。”

不枉言,萬曆點點頭說道:“也好,今日也晚了,將軍明日再回奏吧。明日朕要親自到卿的戰艦上去看一看。”

“海上風浪大,陛下萬乘之尊——”俞大遒勸道。

“不防事。這一點風浪不算什麼。”萬曆笑道。看到俞大遒完全退了出去,萬曆問道:“於陛,俞帥如何?”

陳於陛微笑說道:“與戚帥頗為不同。”

是啊,同是抗倭名將,同是民族英雄。但是生前遭遇不同,百年後評價不同,數百年後評價又不同。大概是由於各自的性格吧。

“陛下,佛郎機占據之澳門,乃我大明疆土,豈可讓與他人,而且佛郎機屢次破滅大明之屬國,南洋諸國皆受其害。大明恐不當坐視,今江南水師既可用,何不盡力一戰,畢全功於一役,也是光耀史冊的大事啊。”身為閩人的李謫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