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1世紀冷兵器戰法(1 / 2)

第三章21世紀冷兵器戰法

(學業繁忙,學校這是憋著要累死我們。終於盼到了複活節放假。不容易啊。)

洪易風生於2000年,家鄉在內蒙古的草原之上,父母都是牧民。內蒙古民風淳樸,許多牧民依舊過著遊牧生活。雖然電視和風力發電機已經走進了牧民的生活,但是牧民們的生活方式依然跟自己的祖先沒有太多區別。洪易風打小就跟其他小孩不一樣,同齡的孩子學騎馬的時候他在琢磨怎麼修燈泡,同齡的孩子學射箭的時候他在拆收音機。到了14歲的時候,許多人家都會請他去修理發電機和家用電器。

父母終究也隻能承認自己的孩子著實有些鼓搗先進玩意的天賦,從此也就任由他自己看書,學習。18歲那年,洪易風考取了清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攻讀電磁學。此後,洪易風憑借著自身的天賦和草原牧民骨子裏的韌性一步步的在學業上越走越遠,最終獲得了電磁學和材料學的雙博士學位。

但是不管一個青年有多優秀,一進到清華這個天才雲集之地也就看不出來了。洪易風雖然一步步的攻讀到了雙博士學位,卻因為自己的學科偏重於科研性質而不能順利的找到工作。所幸洪易風的成績優異,被學校的教授和院士留在了實驗室打打下手。這種打下手的工作薪水不高,但是也足以維持生活。可惜求知欲極強的洪易風並不滿足於這樣的生活。平日裏,洪易風總是向學校申請經費來研究自己的課題,可是作為一流大學,每天提出類似申請的人不計其數,因此洪易風的申請書基本就是直接投進了學校的垃圾桶。再加上洪易風在北京無親無故,想托關係找學校領導當麵提出申請也就更是無法可想。申請經費和實驗室的計劃泡湯之後,洪易風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所在實驗室的教授們研究的課題上。可是作為一個最低級的小研究員,洪易風人微言輕,提出的設想也大多不被采納。再加上洪易風為人木訥,不懂人情世故,一旦遇到學術上的問題便直截了當的頂撞教授。在把兩個老教授氣進了醫院之後,學校終於是忍無可忍,一紙通知把洪易風調離實驗室。從此之後,洪易風成了學校的一個普通教員,在老實驗室中教授本科生實驗室機械使用方法,偶爾可以從先進的實驗室中得到一些淘汰的機器和用剩下的邊角料。當了普通教員兼“破車間”管理員的洪易風覺得自己恐怕是沒有機會回到大型實驗室了,一時間不由得有些心灰意冷,身為年輕人的衝勁也漸漸的冷卻了。之後的日子裏,洪易風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唯一與別人不同也就是每日下班之後用剩下的材料鼓搗一些沒人知道的玩意,成了一個真正的技術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