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倫·德卡瓦略·海涅根:一個啤酒神話的堅守者 更活躍的“外姓”管理者
獨特的廣告可以說是弗雷迪·海涅根和喜力啤酒走向世界的一個支點,而在弗雷迪·海涅根的晚年,具體負責貫徹這些廣告和整個喜力公司運轉的人卻是外來者,他就是安東尼·魯伊斯。
57歲的魯伊斯曾是聯合利華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到喜力公司工作10年後被提升到最高職位。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他所能做的,就是經營好海涅根家族的產業。在這一點上,弗雷迪·海涅根的離開,對於他而言,也許是件好事,因為香倫·德卡瓦略·海涅根不像父親那樣對喜力公司的經營事必躬親,而是把公司的日常事務基本上交給了喜力的這位首席執行官。
在弗雷迪·海涅根謝世後,喜力啤酒依舊還是世界範圍內資格最老的全球品牌。在這一點上,無論是位居第一的安霍伊澤·布施公司,還是位居第二的SAB Miller公司,抑或是位居第四的Interbrew公司,都無法與喜力公司相提並論。但問題是,價值3670億美元的世界啤酒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在美國和歐洲,人們正越來越喜愛葡萄酒,而喜力公司三分之二的利潤來自美國和歐洲。在全球範圍內,啤酒產業的競爭則日益激烈,分化的現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重:最大的四家啤酒公司在全球市場所占的份額不足三分之一;與此同時,隨著大量新產品湧入市場,啤酒市場的品牌越來越多。這些新品牌中既有含糖低的啤酒,也有從意大利和捷克進口的啤酒。
為了克服這些新出現的挑戰,魯伊斯正在促使喜力公司擺脫求穩怕亂的公司文化,魯伊斯逐步改革喜力保守的企業文化,但他強調公司的一切都隻是改良,而不是革命。
弗雷迪·海涅根雖然擅長市場營銷,但在金融投資方麵卻態度保守。在他最後彌留的幾年裏,他使喜力公司停滯不前,而SAB Miller公司和Interbrew公司卻通過大宗並購交易獲得了增長。與弗雷迪堅決要求喜力保持其品牌特性不同的是,香倫允許魯伊斯在對待這個品牌上有更多的自由,她給了魯伊斯較大的自主權。
2002年正式接手喜力公司後,魯伊斯出資數十億美元,在全球進行了多項並購交易。目前,喜力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110多個啤酒企業聯營,喜力啤酒行銷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他積極傳承公司對音樂、體育、藝術的資助,在全球各地開辦各式各樣的比賽。在許多大型網球公開賽、音樂會及電影節中,人們都能看到喜力的綠色標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魯伊斯開始更注重中國市場。2004年,魯伊斯主導的喜力入股粵海啤酒集團一事,被評為了當年度中國十大並購事件之一,2004年1月28日雙方正式簽約,喜力以58億港元入股粵啤21%股權。在世界四大啤酒商中,喜力可能是在中國最低調的一個品牌,在這之前,其他三大巨頭均在中國並購連連,喜力顯然已落後於另外三者。入股粵啤以後,喜力會利用粵啤在廣東良好的銷售網絡進行拓展,而喜力可以在品牌管理、產品技術、資金發展等方麵與粵啤形成互補,粵啤可以利用喜力的科研力量加強產品研發。魯伊斯顯然要傳遞這樣一個重要的信號:喜力在中國要發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