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住在沙漠的奢華王子 15萬美元起家的沙特王子
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生於1957年,是沙特阿拉伯開國國君第21位王子的子嗣。父親曾是沙特阿拉伯駐法國的大使,母親是黎巴嫩獨立後首任總理的千金。
在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5歲時,他的父親因為同情後來成為埃及總統的納賽爾,與沙特阿拉伯國王以及王室其他成員鬧翻,被流放到埃及。在那裏,他和父親以及家人苦度人生。盡管後來,阿勒瓦利德和父親獲準回沙特阿拉伯,但從此他父親本人及其後代,永遠失去了進入沙特阿拉伯政界高層的機會。
1976年,19歲的阿勒瓦利德離開家鄉前往美國舊金山門羅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據說那時有數百位沙特阿拉伯的富家子弟到美國留學,然而說到專心致誌、刻苦學習,無人能與阿勒瓦利德相比。
“我沒有看到有人像他一樣勤奮,”曾經給阿勒瓦利德授過課的人文學科教授卡洛斯這樣評價他,“他的成績在班裏是最棒的。”
1979年,阿勒瓦利德帶著全優成績回到了他的祖國。父親資助的15萬美元成為他的第一筆創業資金。那個時期,沙特阿拉伯剛剛開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大筆收獲“石油美元”,沙特阿拉伯國內的商業活動也日趨活躍。阿勒瓦利德利用自己的關係和手中不多的資本,做起了貿易代理和承包生意,在那幾年裏他每年的利潤都達到數千萬美元。當時,許多沙特阿拉伯王室的成員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關係,靠為外國公司當代理輕輕鬆鬆賺錢,而阿勒瓦利德與他們不同,他選擇了另外一條積聚財富之路,他利用手中積累的資本,陸續建立了幾家公司,並與外國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創建合資企業。接著,阿勒瓦利德預見到政府依靠石油美元實施的高福利政策,將大大刺激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及時在首都利雅得買下了兩大塊地產。這些土地成為他走向地產的開始,到今天,他已成為沙特阿拉伯首都最大的私有地產擁有人。
1986年,接連獲得的成功推動阿勒瓦利德把觸角伸向金融界,這一年他突然宣布成為連年虧損的沙特阿拉伯聯合銀行的最大股東。在他的精心經營下,到1989年,聯合銀行已成為沙特阿拉伯贏利最高的商業銀行。
經過了國內金融市場的洗禮後,阿勒瓦利德把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他在1991年斥資8億美元支持陷入危機的美國花旗銀行,在1994年用35億美元買下經營虧損的歐洲迪斯尼樂園1/4的股份,又接連成為加拿大、美國和歐洲幾家連鎖旅館業的主要控股人。1997年10月,當從香港到紐約的全球股市交易指數直線下挫時,阿勒瓦利德下令出資12億美元買進大量超級企業的股票。
進入新世紀,阿勒瓦利德更加鍾情於美國公司,2000年5月中旬,他宣布向美國15家公司投資10億美元,其中6家與互聯網相關,2家屬大型電信公司,7家屬著名公司。
善於投資的中東首富同樣傾心於網絡和IT業股票的投資。2000年4月,他對媒體表示,在過去半年中他和他的公司耗資10億美元買入了大量科技股,其中4億美元買入了AOL的股票。
阿勒瓦利德以“王室控股公司”為大本營,在20多年裏先後斥巨資收購國際知名企業的股票。他的股份遍及銀行、電信、網絡、傳媒、娛樂、酒店、建築、石油、農業、餐飲、高檔時裝、零售、超市、旅遊、交通、汽車製造等領域,有他參股的公司包括花旗銀行、新聞公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迪斯尼、蘋果、摩托羅拉、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福特、亞馬遜、eBay、柯達、施樂等一係列國際知名企業。另外,他在全球範圍內還擁有或經營著274家飯店,其中包括瑞士默溫皮克飯店、倫敦四季酒店、美國費爾蒙特飯店、巴黎迪斯尼飯店等多家國際知名飯店。
正當全世界都被這個最大的非美國本土投資者吸引的時候,他卻像阿拉伯沙漠中被遠古的沙粒掩埋著的古城一樣,遠離了美國,居住在利雅得附近的沙漠中。在這一片沙漠裏,他用13億美元建成了一座宮殿,這座宮殿的大門隻有在門衛用阿拉伯語說出類似“芝麻開門”的暗語後,才能打開。宮殿有317個房間,共配備了520台電視機,400部電話,8部電梯,還有數個遊泳池。阿勒瓦利德與他的第三個妻子以及兩個孩子,就住在這座宮殿內,供他們使用的傭人有180個,這些傭人都配備著對講機。
宮殿中的一個現代化的帳篷則是他的工作室,帳篷內設有三個電視大屏幕,這些屏幕與移動電話、傳真機、打印機、電腦和一輛載重汽車相連,載重汽車上價值70萬美元的通信設備又與衛星相連接,並有20名經理通過這些設備管理他的財富,這些人日夜忙碌,隨時向他報告證券市場行情、投資機會以及公司的業績。
很多人評論,阿勒瓦利德的發家致富史,完全可以書寫一部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他就是出沒在那些故事中的神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