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AK-47:民族之槍(1)(1 / 3)

"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思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紛紛要求民族獨立,其中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最引人注目。在民族獨立戰爭中,AK-47的內涵超出了武器範圍,成為民族獨立的象征。現如今,有6個國家將AK-47畫到了國旗上。

越南統一戰爭:AK-47一戰成名

AK-47誕生後,很快被蘇聯裝備到軍隊中。隨著美蘇冷戰的進行,AK-47由蘇聯武器慢慢變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武器,並代表了華約組織,與歐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美製M16相抗衡。然而,真正讓AK-47譽滿天下的卻是越南戰爭,正是越南戰爭讓AK-47一戰成名,成為槍王之王。

越南地處中南半島東部,北部和中國接壤,西部緊挨老撾、柬埔寨,東麵和南麵則麵向南海,海岸線長約3260公裏,是東南亞不可忽視的國家。它曆史悠久,文化繁榮。據考證,越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40萬年前的遠古時代,其中渡山文化、山圍文化較為出名。

"二戰"爆發後,法西斯聯盟在歐亞非發動全球侵略戰爭。其中日本在亞洲肆意妄為,他們采取了南下策略,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越南也沒能幸免。隨著日軍的逼近,法軍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與日本共同統治越南。這個時候,越南民眾也展開了遊擊戰爭,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胡誌明領導的遊擊隊。這支遊擊隊得到了蘇聯的強力支持,不僅擁有蘇製先進坦克,還獲得了蘇聯提供的大批量的AK-47武器,實力不斷壯大。

"二戰"結束後,胡誌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而法國則扶植越南末代皇帝在西貢建國。之後雙方因為國家統一問題出現分歧,戰火再次燃起。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幾年。1954年,胡誌明在蘇聯等國的支援下取得了奠邊府大捷。

為了熄滅戰火,聯合國召開日內瓦會議商討越南問題。會議最終決定將越南一分為二,北緯17°以北地區由越南共產黨所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統治,北緯17°以南則由越南末代皇帝繼續統治。然而,胡誌明領導的武裝力量堅持國家統一,而越南末代皇帝也不同意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分治。於是,雙方再次展開火力角逐。

1955年,利欲熏心的吳廷琰發動政變推翻了末代皇帝的統治,建立越南共和國(南越)。吳廷琰建立越南共和國後,因為親美而未能與北越達成一致意見,雙方再次展開了激戰。

"二戰"結束後,美蘇由盟友關係變成了敵對關係,雙方展開冷戰,四處擠壓對方。經過幾年的爭奪,美蘇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亞洲地區。

20世紀5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認為亞洲是美蘇爭霸的關鍵戰場。他認為,如果蘇聯借著民主的旗子進入越南,那麼將威脅到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所以,他強力支持吳廷琰。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美式民主政權,展開民主活動,企圖打垮胡誌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

而胡誌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則采取打土豪、分土地的社會主義模式。南北越南意識形態開始出現嚴重對抗。在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美國扶植了吳廷琰,幫助吳廷琰發動了"控共"、"滅共"戰役,關押、屠殺越南共產黨分子。越南陷入了國家分裂的局麵。

時間一年年的過去,越南局勢越來越緊張。北越在蘇聯的支援下,裝備了大量的蘇製坦克和AK-47突擊步槍,與南越發生了多次激戰。而南越雖然也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卻屢戰屢敗,丟失了大片領土。

南越戰敗的消息傳到美國,美國國會和軍方十分不安。他們紛紛要求美軍直接介入戰爭,打垮蘇聯支持下的越南共產黨軍隊。美國總統肯尼迪也"順應時勢",決定出兵越南。1961年,肯尼迪發動"特種戰爭"(美國根據北越遊擊戰術製定的特種部隊作戰戰術)。

一開始,特種戰爭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消滅了一些北越遊擊隊,攻占了北越的遊擊隊基地。然而不久之後,北越遊擊隊又發動了多次反擊,美軍陣亡人數急劇上升,"特種戰爭"宣告失敗。

眼見南越即將滅亡,美國憤怒了。繼任總統約翰遜直接升級戰爭,將"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擴大戰爭規模,派出最先進的B-2轟炸機對北越陣地輪番轟炸。不過,這種轟炸並沒有達到美軍的預定目標。

為了盡快結束戰爭,幫助南越建立親美政權。1965年,美國不顧世界各國的反對,悍然實施"雷聲隆隆"行動,調遣大軍進入越南作戰。此時,美軍裝備的是M16,是西方國家最為先進的突擊步槍。這次,M16碰上了AK-47,孰勝孰敗,隻能拭目以待。約翰遜政府與南越政府發動了一係列戰役,想要一舉殲滅北越部隊,然而效果並不明顯。拿著美軍研製的M16的美軍士兵並沒有戰必勝,攻必克,相反,他們卻因為M16複雜不易操作、容易生鏽、卡殼等原因而紛紛喪命。

北越的遊擊戰讓美軍和南越部隊損失慘重。北越遊擊隊采取了敵進我退、敵退我擾、化整為零的策略,在森林裏神出鬼沒,打得美軍暈頭轉向,一向隻懂得全麵戰爭、陣地戰的美軍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