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家族龐大,成員眾多,本·拉登僅僅是其中的一分子,在52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十七。小時候,本·拉登接受了中小學教育,隨後在KAU大學學習,主修經濟和工商管理。
畢業後,他回到家族企業工作,不過,由於他是穆斯林理想主義者,與他哥哥理念不同,最後分道揚鑣。但是在家族企業這幾年,他憑借所學知識以及與王室的特殊關係,拿到了許多訂單,賺取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據美軍官方估計,拉登個人資產至少有5億美元。這筆錢是他日後進行恐怖活動的主要資金來源。毫無疑問,在這階段,他年輕有為,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既是一個富二代,又是有為青年,本·拉登如何會走上恐怖之路呢?是本·拉登好戰,還是他像世界金融寡頭一樣貪得無厭?
接觸過拉登的人都會覺得他是一個文弱書生,而不是恐怖分子。美國著名記者約翰·米勒寫道:他身材瘦削,身高在193-198厘米之間,留絡腮胡子,說話輕聲細語。平時身穿白色阿拉伯長袍,慈祥溫和。美國媒體也曾報道,年輕時的拉登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他既遵守宗教信條,又慷慨助人。
美國的報道的確不假。據拉登親戚介紹,拉登是一個阿拉伯理想主義者,他從來不談論名車、珠寶,而是將金錢用來服務社會。小時候,拉登隻要見到乞討者肯定會央求大人施舍。
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商人走上恐怖之路難道是為了金錢?對此,記者約翰·米勒回憶說,拉登不是一個講求享受的人,房屋內陳設簡單,猶如苦行僧一般。當米勒問他,是不是不喜歡金錢。拉登則答道:"我的事業需要金錢,但我不需要。"既不好戰,又不為錢,年輕有為的拉登為何會走上"恐怖主義"之路呢?
這還得從他的人生轉折點說起。在本·拉登一生中,有三個極為關鍵的轉折點:父親墜機身亡、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中政府的軟弱。
首先,父親墜機。本·拉登的父親叫奧薩馬。他是家族事業的繼承者,然而1967年,即拉登10歲那年,他因為坐飛機意外墜機而死。這件事情對本·拉登觸動很大。拉登年老的舅舅曾透露,盡管奧薩馬並沒有特別關注拉登,但是拉登從小卻很崇拜奧薩馬。奧薩馬去世後,拉登不知所措,拉登認為奧薩馬是家族的紐帶。對此,西方媒體猜測,拉登生存於大家族中缺乏父愛肯定生活不開心,他們甚至認為"9·11"事件與拉登小時候親情淡漠有關。不管"9·11"事件是否與拉登父親突然去世有關,可以肯定的是,奧薩馬的去世對拉登的人生造成了影響。
其次,阿富汗戰爭。1979年,蘇聯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抗議。作為阿拉伯一分子,拉登也強烈抗議蘇聯的入侵行徑,然而蘇軍並沒有因為阿拉伯世界的抗議而撤退。於是,拉登便做出一個致使他人生發生重大轉變的決定:到阿富汗抗蘇。
隨後,他和一同有著抗蘇信仰的阿拉伯朋友不遠千裏前去阿富汗,加入"伊斯蘭聖戰組織"抗蘇。而他一戰便是10年。在這10年裏,他建立"服務營"組織,招募阿拉伯誌願者前來抵抗蘇軍入侵。不過,幾乎沒有人會想到,10年後該組織卻變成了"基地"組織。
10年後,蘇聯灰溜溜地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和拉登贏得了勝利。但是,這場戰爭卻改變了拉登的人生。米勒說,阿富汗戰爭使拉登認識到了"西方世界是霸權主義",並且使拉登結識了與他"情投意合"的塔利班組織領導人。
不過,戰爭結束後,拉登並沒有戀戰,而是帶著追隨者回到沙特阿拉伯,繼續自己的人生。沒過多久,一場戰爭發生了,它徹底將拉登推上了戰爭的浪尖。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拉登主動請纓要求沙特王室任用"基地"組織保護國家。然而沙特王室不僅一口回絕,還同意美軍在沙特創立軍事基地。這一舉動激怒了拉登,拉登認為沙特此舉不但背叛伊斯蘭教義,而且是引狼入室。對此,沙特反對派領導人阿勒法基說:"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當時他的想法是,這是對伊斯蘭使命的重大背叛,是沙特政權的一個曆史性的重大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