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起了一個早,仍是和往常一樣練了一段養生功法,五禽戲,然後,耍了一套少林長拳,直奔趁著無人,又運起“鬼影八法”,縱上牆頭,跳下牆頭,來回幾次,空中幾個倒翻筋鬥,靈巧飄逸。三大絕技練成,他也沒有放下,吃老本,夜深人靜之時,他就會找到一處僻靜之地習練,早上則以養生功,所以為主。
練完功,金童回房休息了半個時辰,換好衣裳,佩好寶劍,出門。
在街上,尋了一個餛飩挑子,要了一碗餛飩坐在那一溜高低小凳上慢悠悠地品吃起來。老板是個年輕後生,手藝卻不錯,招子寫著“祖傳洪家餛飩”六個大字。
感受平頭老百姓的生活,平淡而恬靜,“一方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曆代百姓向往的幸福生活。老百姓要求不高,隻要有個窩,有口飯吃就行。金童想,如果我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是不是也是這樣呢。可我不是,我是一個捕頭,理想是辦好案,為朝廷為聖上分憂,抓住貪官、鏟除腐敗。
金童吃完餛飩,伸了一個懶腰,好吃。祖傳手藝,沒有吹牛。
金童付過賬,便朝縣衙走去。
他好久沒去縣衙走動了。
縣衙門口,衙役瘦子趙七和胖子孫六看見金童過來,趕緊上前問候。
“金捕頭,您好,您找知縣大人?”
“是呀,楊大人在縣衙麼?”金童應道。
趙七搶先答道:“在,在,楊大人在二堂和朱師爺在一起。”
金童笑笑,說:“正好,我想找他們聊聊。”
趙七對孫六說:“胖子,你在門口守著,我帶金捕頭去見知縣大人。”
孫六撇撇嘴,退回去了,瘦子,搶著做好人好事,也沒見長一斤肉。
趙七大老遠衝著二堂喊:“大人,金捕頭到訪。”聲音洪亮悠長,音量、氣勢不輸於金鑾寶殿上那通傳喊話的司禮太監。
楊向天和朱林雲聞聲迎了出來。
金童過來見禮:“有勞楊大人親自相迎,金童實不敢當。”
趙七見差事完了,識趣地閃了人,回門口值守去了。那兒可是有油水的地方,像金童這種有權有勢的大人物,巴結逢迎,還怕伺候不周;若是平頭百姓或有錢無勢的富商,對不起,那隻有請相熟的關係來打招乎了,否則,想進衙門辦事,妄想。相熟的關係,你懂的,銀子沙,越多越熟。
進入二堂,楊向天吩咐朱林雲:“朱師爺,給金捕頭看座倒茶。”
金童客氣了一番,朱師爺倒沒拿什麼架子,給金童端過一張方椅,又去泡了一杯好茶,放在金童的麵前。
楊向天因為連破幾樁奇案,心情不錯,尤其是風一峰的案子,案卷已按照程序上報寧夏衛和陝西都司,隻等上司的褒獎和優評。
“金捕頭,幾天沒來縣衙了,本縣甚是掛念。隻因沒有金捕頭的吩咐,也不好派人打擾。”楊向天臉上堆著一團濃笑,原來輪廓分明的臉有些發福,擠得眼睛眯成一條縫。
朱師爺也跟著幹笑,不過是獻媚的幹笑。
金童喝了一口茶,讚道:“好茶,好茶。楊大人,這是獅峰所產的西湖龍井。”
楊向天點頭稱是:“金捕頭,想不到,你也是懂茶的雅士。”
金童自謙地說:“哪裏,哪裏,不是很懂。”
朱林雲湊趣道:“金捕頭,少年俊傑,才識過人,文武雙全,楊大人佩服,我更是五體投地呀。”
楊向天接過話頭:“金捕頭,見多識廣,一口品出龍井,定知那宋朝蘇學士的讚美之詞了。”
金童潤潤喉嚨,朗聲吟出了蘇東坡讚美龍井的兩句詩:“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
見金童頓了一下,朱林雲不失時機地接了下兩句:“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嚐兼憶剡中人。”
楊向天指著朱林雲說:“妙呀,妙。師爺是個雅人,金捕頭更是神人。”
金童又喝了一口茶,說:“楊大人也不差,如果不是雅人,也不是神人,那一定是仙人了。”
三人一起大笑。
金童又開口道:“楊大人,好茶好心境,正好值得我們一頓好聊。”
楊向天聽了心中一愣,臉上並沒有過多的變化:“金捕頭,來到黃金也有些時日了,確實應該在一起說說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