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帶領三萬多人馬趁著黑夜繞過渭南縣,直接向同州殺去。同州是關中平原人口大州。這裏東鄰黃河,南鄰渭河,水土豐美,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富饒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
在去同州的沿線,農舍星羅棋布,田地鱗次梯比,一派關中田園風光。李武安排軍士進村宣傳紅巾軍政策,鼓勵青壯年加入紅巾軍。窮苦的農民們對紅巾軍的主張和宣傳口號半信半疑,響應參軍者寥寥。
部隊剛到八魚鄉,遠遠看到一隊衙役押著幾名穿著破爛的百姓,一路嗬斥著。李武帶領幾名騎兵火速趕到前麵,攔住了他們的去路。衙役們看到頭戴紅巾的騎馬武士,剛想發火,回頭看到不遠處浩浩蕩蕩、望不見尾的同樣裝扮的農民軍隊,頓時明白了,嚇得都跪地求饒。
李武喝道:“你們這是做什麼?”
衙役們答:“我們奉州府命令前來捉拿他們。”
李武問:“他們犯了何罪?”
領頭的衙役:“他們不繳納稅款,所以要被捉拿去坐牢。”
李武問那被鐵鏈鎖著的幾位農民:“你們欠了官府多少稅款?”
一位年約五旬的男子回答:“我們是打魚的。本不欠官府稅款。誰知今年增加了捕魚稅、吃魚稅、魚苗稅、水利稅、人丁稅等,我們就負擔不起了。現欠官府稅銀五十八兩。我們實在是沒有錢交了。”
李武怒道:“狗官,無故增加百姓們稅收,盤剝鄉民。世間哪有這些個稅種,都是狗官們自己胡亂加的。”
十幾名衙役慌忙磕頭道:“大俠,這不怪我們的事,我們都上有老,下有。幹這差事也是為了混口飯吃。縣令和知府大人讓我們怎麼幹,我們就得聽命令。不然還得懲罰我們。望大俠們饒命。”
李武喝道:“不是我們有要事在身,一定給你們些顏色看看。你們若願意給我們帶路,就饒你們不死。”
十幾名衙役:“我們願意,我們都願意。”
李武就詳細詢問了他們關於同州的布防情況,並要求這些衙役到前隊去帶路。早有部將等候,就押著這些衙役到前軍去了。
李武對六名被釋放的農民們:“我們是大宋國的軍隊,人稱紅巾軍。我們也是下窮苦百姓們自己的軍隊。現在我們來攻打同州,就是為了你們這些窮人有出頭之日。等同州打下後,我們會給你們均分田地,分糧食。現在,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你們願意嗎?”
那名年約五旬男子:“我們都願意。他們都是我的兒子。我願意帶著我的兒子們幫助你們。”
李武大喜道:“太好了。敢問大叔姓名?你這幾個兒子都有那些本領?”
男子道:“我叫陳六七。”隨後他指著那幾名青年男子一一介紹道:“這是我的大兒子叫陳福一,二兒子叫陳福二,三兒子叫陳福三,四兒子叫陳福春,五兒子叫陳福五。”
陳六七:“我們一家人都是以捕魚為生,經常到黃河和渭河裏去捕魚。我們水性很好,會駕駛船,也會些功夫。”
李武高興道:“那今就收你們為我軍士兵,日後立得軍功,會論功行賞。你們能否再給我軍招收些人馬?”
陳六七:“大人救了我們一家人,自該效力。”
李武就派軍需官隨陳六七一家回村去召集人馬。
黃昏時分,軍需官和陳六七帶著二百多名村民前來報到。李武非常高興,他分給村民們服裝和武器。就帶著他們來到了同州府城。
李武和部將們商議道:“同州府早已聽到風聲,現在必已戒備森嚴。此時攻城,很難得手。不如依仗我軍人數眾多,先把四門包圍起來,然後伺機定奪如何?”
眾將道:“大將軍所言甚是,末將們一切聽憑調遣。”
李武就分撥諸將安排包圍城門,不放走一人一馬。
當夜,同州達魯花赤劉不同帶領三個兒子劉達、劉飛、劉道巡查四門,果然發現四門已被紅巾軍包圍嚴實。劉達對趕來的知府宋剛:“四門已被賊軍包圍,賊軍人數眾多,勢大,如之奈何?”宋剛:“同州城兵少,必須向省府請求派兵支援。”劉不同:“我想省府早已知道,不過有沒有派援軍,就不清楚了。現四門被圍,無法派信使出城啊。”宋剛:“那隻能靠我們自己了。”
第二,不見紅巾軍攻城。晚上,劉不同不敢睡覺,防止紅巾軍夜晚功城。但忙活了一晚,仍不見動靜。如此四過去了,紅巾軍依舊沒有攻城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