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畢業的憂愁(2 / 2)

“我隻是說說,常鎮輔抖抖肩道:在說建國哥又不是國安的人,他才不會把我送去,怎麼沒見他人啊,剛剛我從學院回來,那邊也沒見著他的身影,該不會是背著我們倆和某個小學妹在約會吧”。

安信一臉憂愁的歎道:建國可沒有你那麼花心,整天就知道小學妹,你說你,對得起你們大周嗎,對的起你父皇;對的起蘇祿國的子民們嗎?你從五歲就被送到我們華美國來留學,接受我們華美的教育,你說這些年你都學到了什麼?這次畢業你就得回蘇祿去了吧,難道你就一點都不擔心自己嗎?安信接連幾個問題問的常鎮輔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短暫的沉默過後,常鎮輔又恢複到了笑臉。“有什麼好擔心的,我的人生格言便是,既來之則安之,一切聽天由命,我不像你有什麼大理想,我隻要能過好這輩子就行了”。

安信無奈的搖著頭,心裏鄙視著自己這個沒有理想的好朋友,和他老爹常坤比起來簡直差太遠了,真懷疑他是不是他爹親身的。“好了咱們走吧,你不是說要拍畢業照了嗎?咱們快去學院吧”。

複旦大學人文學院的大樓建築風格采用的是中歐複合式,例如它的柱子采用了具有代表性的羅馬柱,而房頂卻采用了中國的廡殿頂、硬山頂。人文學院的大樓前三個男生和其他男生不同的是他們手捧鮮花,擺著Pose在那拍照留念。

“鎮輔啊,你出的什麼鬼主意,你看那些小子肯定是在笑話我們三個大男人像個女生一樣捧著鮮花拍照,劉建國抱怨道:我說的對吧安信”?

安信顯然沒有聽到劉建國在向自己問話,而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回道:建國你真打算回去協助你大哥管理公司嗎?我可不想接受我家老頭子的安排,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會有這種想法,隻有長子才能繼承公司的管理權,幼子隻能協助大哥,次子卻可以想幹嘛就幹嘛,這對我們不公平,我們應該團結起所有華美上層家族的幼子們起來反抗”。

常鎮輔拍著安信的肩,你這想法也太大逆不道了,曆來咱們華夏就有長子繼承的傳統,而華美國又是前宋一脈相承,雖說文化和習俗卻有很大的變化,但在根源上還是繼承了很多先賢留下的傳統,你們違抗父母之命這不是不孝嗎?”。

“得了吧你小子,劉建國道:在我們華美;白待了這麼多年,聽我爸說,你老爹當年在咱華美也還算是比較開明的,很能接收新鮮事物,可到了琉球複國當了皇帝後就開始變的有些老古董了,開始祭出孔夫子的那套出來了,派來我們華美的留學生也是最少的”。

“安信:我估計和你一樣想法的有很多,要不咱倆聯絡下其他人,看看他們是什麼意思,咱也搞個遊行示威,你覺得怎麼樣”?

“這恐怕行不通,遊行示威是沒用的,全華美上層家族裏麵的幼子加起來才多少人,和我們差不多大的也就那麼些人,安信道:這幾天我一直在琢磨著想方法,現在還沒想出來”。

其實在整個華美上層圈子裏之所以會有這種幼子協助長子的傳統,得從穿一代們說起,在經過大災難後大家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1620年的北美大陸,經過大家不斷的努力,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都有了不小的成就,而這時就會考慮到將來接任自己事業的接班人,而長子長女們因為出生的早的緣故不可避免的被穿越眾們嚴格培養,好將來接任自己的事業。

而次子們就比長子們幸運多了,從小父母就對他們實行的是另一種教育方式,放養式教育,從不要求他們做什麼,他們想幹嘛就幹嘛,隻要不是觸犯法律的事他們都可以做,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做事比較大膽,也敢於創新,無論是在商業、工業、等領域往往給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而華美國的幼子們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本來就是家族裏最小的,父母們既不願意讓他們像長子那樣將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又不想讓他們像次子那樣為了事業大半年都見不著一麵,,為了幼子們不像長子和次子那樣辛苦,所以就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幼子大學畢業後必須回到家族企業協助大哥管理公司,其實也是父母們想在晚年的時候有個兒子陪在身邊。

但讓穿越眾怎麼也沒想到的是這種不成文的規矩,給華美國新一代上層社會,製造了三個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