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考古隊的發現(1 / 1)

公元二O一O年七月的一天,內蒙古陰山深處

“瑞蒙德,快來看”一個瘦瘦的戴著眼鏡的小夥子站在一塊孤零零的岩石旁,興奮地喊道。

、瑞蒙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岩畫專家,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內蒙古陰山發現大量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岩畫之後,陰山岩畫一直成為世界考古界觀注的焦點。陰山岩畫內容豐富,有生活方麵的,也有戰爭方麵的,最早的時間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這給人類學家研究史前文明提供了很好的資料。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一些國外學者和中國國內學者一起開始呼籲要對陰山岩畫進行保護。此次由瑞蒙德帶隊,在聯合國和中國政府共同資助下,一個聯合考察隊進入到陰山山脈深處,尋找新的岩畫遺跡,以期望在人類學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那個喊話的小夥子叫王兆天,是內蒙古阿拉勒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小夥子是當地人,對當地的情況很熟悉。這次,也是他從一些牧人口中得知在阿拉勒陰山的一處人跡罕跡的地方,曾看到過一些奇怪的圖形,於是他們就帶著補給,步行穿梭在山脈之中,找尋著人類文明的遺跡。

瑞蒙德快步走到小夥子身邊

“新的岩畫!”

是的,這是一幅從未被人發現過的岩畫,畫在一塊孤零零的巨大岩石上。

時值正午,太陽光直射在岩石上,整個岩麵反射出一種異乎尋常的紅色光茫。這種紅色讓瑞蒙德心裏震動了一下,這種紅色,他隻有在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巨石上才看到過。艾爾斯巨石由於含鐵量很高,表麵氧化而呈現出特別的紅色。

瑞蒙德眯起眼睛,再一次仔細打量。他的心更加巨烈地跳動了,這不是岩石本身的顏色,而是岩畫上的紅色塗料所反射出的光芒!

瑞蒙德的心裏一陣狂喜。據他對岩畫的多年研究,從最早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岩畫直至中國的敦煌壁畫,對壁畫顏料成分的分析是進行壁畫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

這幅岩畫畫的好象是一個人,但由於時代的久遠,加上風沙的侵蝕和剝落,根本看不出人的五官,隻有一個隱約的人形。但那塗料的鮮豔,卻與周圍的岩麵產生了截然的區別。

但瞬間,瑞蒙德的眉頭皺了起來,腦子中閃過了千百個問號。

是什麼人,在什麼年代,做的畫?

畫中的人形是誰?代表了什麼?是初民的原始崇拜嗎?

暴露的陽光和風沙,可以讓岩石風化,可為什麼,這塗料看上去還是這麼鮮豔呢?

疑問,一個接一個,衝擊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