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結束語(1 / 3)

都尉上周忽然接到通知要下鄉義診,雖然很想打個招呼再走,可是領導根本沒給我這機會,以至於啥都沒帶就鑽山溝去了,這一去就是半個月,等回來一看。

“得~!”

咱也甭寫了,這收藏都掉到姥姥家了,其實這本書嚴格上說算是都尉的第一本書,我從未像別人一樣求這求那,收藏點擊打賞有之則喜,無也不懼,最近才從別人那知道這樣是不行的,都尉於是厚著臉皮求了一次,不求還好,一求收藏反掉了百十個,都尉徹底無奈也正是那時候有了結束的想法。

再加上近兩個月沒推薦都尉也就死心了,這本書都尉的規劃是二百萬字,可是現在才完成了不到兩成,也隻能說都尉是個菜鳥了。

我把大綱給大家看看吧,也算了了心事。

第一卷邊軍小兵

現代軍隊中的一名士官劉武,在一次抗洪搶險的過程中意外來到了東漢末年的並州雲中,不僅如此他還成了一個隻有十二歲的戎卒炮灰。

剛剛重生兩天的劉武就參加了一次對決匈奴人的戰鬥,作為炮灰的劉武在這場戰鬥中不僅活了下來,而且也第一次殺了人。

匈奴人戰敗之後漢軍開始了追擊之戰,在追擊的過程中劉武發覺這一切都是匈奴人的誘敵之計。

在奪橋的戰鬥中劉武第一次使用了計謀,在陰差陽錯之下竟然成功了,在不損一人一馬的情況下斬殺了五十個守橋的匈奴人。

獲得勝利的劉武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在一個美麗的誤會之下,劉武這個邊軍雜兵營了得炮灰,莫名其妙的成為了一個炮灰中的主公。

知道漢軍中計的劉武開始謀劃救援被匈奴人圍困的張淮。

這中間有張淮展現出身為漢人的自豪和驕傲,也有漢軍誓死不降的豪言壯語。

之後劉武在救援張淮的一路上抓獲了兩個匈奴人中的射雕者,從他們的嘴裏劉武知道了現在的武泉境內根本就沒有什麼匈奴人的精銳,擁有的也僅僅是一些牧民組成的雜兵和劉武帶領的這些人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在進一步前進的路上,劉武還抓獲了一個去橋邊查看情況的匈奴女人,這個女人作為俘虜被劉武送到了守橋的鄧虎處。

經過劉武步步驚心的計謀和廝殺之後,劉武成功救出了張淮兩人開始合並一處追殺匈奴人的首領巴紮。

直到巴紮舍棄馬匹帶著幾個親隨躲進深山之後,劉武才護衛著張淮開始了回家的路。

可是回去的路也並不太平,跑入山中躲藏的巴紮遇上了他的漢人軍師王蘭,在王蘭的提醒下巴紮才知道自己上當了,連忙再次點起軍馬前來追殺劉武和張淮。

在過河的時候,為了殿後的劉武能夠過河,劉武的兄弟鄧虎斬殺了本來已經投靠匈奴人的漢人將領何故,並且跑到橋邊將掉入河中的劉武拉上了岸來。

回到武泉的劉武受到了張淮的禮遇,以為自己將要擺脫炮灰命運的劉武卻鬱悶的發現,都尉張淮在第二天就和太守杜林前往晉陽述職了。

當然劉武的功績也是無人能夠抹殺的,功成名就的劉武被張淮許諾封為漢軍都伯,並被賜予了八百畝的田產。

第一卷的字數大概是十萬字左右,算是一個小卷,他的作用是劉武擺脫雜兵營和適應這個時代出現的

出場的人員。

劉武,現代士官,有九年邊防部隊士官的經曆,馬術嫻熟,其他武功全是這個時代的菜鳥,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力氣還算過的去。

鄧虎,劉武的死黨,他們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是劉武以後成立“血刀衛”的統領,為人脾氣火爆但卻粗中有細。

穆順,在三國中著名的龍套,上黨太守張楊的部將,出場不到三句話就被殺了,書中的穆順是個滿臉凶相身材魁梧的少年郎,他這年隻有十六歲,也就是距離他在虎牢關被殺還有七年的時間。

穆順是書中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在後期中期是要為劉武引出張楊和張合的。

胖子,現在用的是他的化名,曆史原型是關羽的妻兄,也正是妻子一家的死才引出了關羽殺豪強四處落跑的情節,在後麵要為劉武引出身為逃犯的關羽。

李氏兄弟,喜慶.熱鬧.這兩個人長相和行為都很讓人無語,是一對活寶,但這兩個人的絕活就是箭術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們要為劉武訓練斥候。

以上是劉武在第一卷在人員上的基本收獲,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他們的用處。當然其他的一些龍套隻能微微的提一下。

剩下的就是,

張淮,雲中東部都尉,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物,他惜命但麵對匈奴又有決死的勇氣,他出身豪門卻被趕出家門,用錢買了這個官位在邊地戍邊十幾年了。

這個人是劉武以後能夠升遷和發展的關鍵,所以在第一卷裏對他的描述相對多一點。這個人也是劉武在後期預訂的班底。

何故,對這個人有點描述是為了襯托他的身份,這個人是大將軍何進的一個遠方親戚,被作為耳目安插在武泉的,鄧虎殺了他正是為了給劉武在第二卷帶來麻煩的。

巴紮,休屠部的左都護,在第一卷差點被劉武生擒。

突骨,擔任誘敵任務的匈奴首領,他是劉武第二卷的主要對手。

王蘭,漢人中的敗類巴紮的軍師,當然這些都是表麵顯現,這個人在劉武被封趙王之後是劉武和匈奴人的橋梁,他的作用就是協調劉武和匈奴的關係一起抗擊北方的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