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趙信和郭嘉算定城破之時孫策等人要逃的話隻能往西逃去,便在城西一帶布下天羅地網以待.
呂布等人肅清城內餘敵,派人請趙信入城.趙信入得城來,發榜安民,接手政務,整飭治安,整頓城防.一切都照例安排妥當之後,呂布提淩統來見趙信.淩統見了堂上張遼,不顧手腳被縛,猛地撲了上去,張遼閃身避開,淩統撲空,撞上木柱,頓時頭破血流.不顧疼痛,躍起身來,雙目噴火,咬牙切齒的又朝張遼撲了過去.呂布反應過來,上前一把抓住淩統後心,如提嬰兒般,把淩統提起,擲於地下.淩統匍匐地上,失聲大哭道:"父親,孩兒不孝,不能為您報仇了!"趙信見淩統小小年紀卻如此剛烈,憐惜之意大盛,憐惜歸憐惜,知此人不可留,便令近衛牽出斬首.堂上眾人都有不忍之色,連張遼也不例外.淩統至死兀自大罵不已.一會兒,近衛奉上血淋淋的人頭,趙信不忍,揮退近衛,眾皆歎息不已.
就這當兒,呂布奉上一包事物,趙信打開一看,還沒等趙信細看是什麼東西,堂上驚異之聲四起,趙信便知此物非同尋常,一看形狀,想起孫堅在洛陽所得之物,恍然大悟.若是旁人見到此物必會必恭必敬,可趙信卻絲毫沒有這種感覺,隻當作一件古玩而已,托在掌上,細細觀摩,欣賞完畢,見眾人神色奇怪,以為他們也想仔細觀賞一番,便走了下來道:"諸位也來看看這稀罕之物."代表莊嚴肅穆的皇權的傳國玉璽在趙信口中卻成了稀罕之物,眾人哭笑不得,這主公有時行事還真是大異常人.
郭嘉走近觀摩一會,確認無誤,俯身拜倒:"恭喜主公,此乃天與之主公也!"
眾人不及郭嘉敏銳,被他搶了先,也紛紛下拜道:"恭喜主公!"
說實話,對於傳國玉璽的看法,趙信和郭嘉等人是不盡相同,不會天真的以為得到傳國玉璽便是得天下之兆,相反,若是此事泄漏出去,恐怕會有麻煩,雖然以趙信的實力也並不一定把這些所謂的麻煩放在心上,但麻煩總是越少越好.
趙信神色如常,不想掃了眾人興致,平靜的道:"對這傳國玉璽,我們要擺正心態,得之莫喜,失之無憂,傳國玉璽雖然乃是天子權威的象征,可說到底也不過是死物一件."
這番奇談怪論震驚了堂上眾人,眾人都不可思議的看著趙信,趙信身上好似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總叫人看不透,隻能用深不可測來形容了.
見眾人無話可說,趙信漫不經心的問起呂布得到傳國玉璽的經過.呂布一五一十的道了出來,這傳國玉璽乃是從孫家搜出來的.趙信一想,便明白了,傳國玉璽本就在孫策身上,回到會稽與家人團聚之後,自然把東西藏在家中.
呂布取得傳國玉璽,終是大功一件,趙信難免讚賞有加,重賞呂布一番.
殺了淩統之後,呂範、朱治,還有孫策一家,全部被帶到趙信跟前.城破之時呂範、朱治二人領著人馬趕去護持孫家,適逢呂布兵到,團團圍住,一網成擒.還沒有孫策、周瑜等人的消息,趙信便令人把他們囚禁起來再說.雖說如此,趙信還是特地留下了孫權這三國裏的絕頂人物,準備見識一下他的風采.比起乃父乃兄的盛名,孫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眼前的孫權卻令趙信大失所望,隻有碧眼這一點跟趙信想象中的孫權相符,隨即啞然失笑,孫權此時隻不過是個乳臭未幹的少年,又有何風采可言.
次日,埋伏城西的兵馬生擒孫策、周瑜二人而回.趙信大喜,重賞眾人.孫策被擒下之時便萌生了死誌,要不是被周瑜勸住,恐怕早就見閻王去了.二人被帶到趙信麵前,孫策怒目而視,雙目幾欲噴出火來,周瑜泰然處之,仿佛心中早有定計.趙信不以為意,微微一笑,揮手招來近衛道:"來啊,把此二人拖出去斬了!"
四個近衛兩兩夾住孫策、周瑜二人朝外走去,二人也不掙紮,隻周瑜背過身去,仰天大笑.
這樣的場景趙信以前在電視中見得多了,知道周瑜又在耍弄心計,欲待不理,可那樣豈不是在手下麵前失了威信,出言叫回二人.
周瑜見計謀得逞,暗自歡喜,大笑不止道:"人道趙大將軍仁義無雙,從不殺降,今日看來,徒有虛名而已!"
趙信心道你個周瑜想在我麵前耍花樣還差得遠呢,既然你想玩那就陪你好好周旋一番,看看你還有什麼伎倆,裝作吃了一驚道:"怎麼,你們願降?"
周瑜不想孫策就此喪命,也不想自己英年早逝,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留得性命,其他的事日後再做打算不遲,先過了眼前的難關再說.周瑜自然對趙信了解甚深,極有自信.剛想出聲,一旁孫策怒吼道:"大丈夫寧死不屈,不要妄想我們會投靠你這個卑鄙小人!"打定的如意算盤被孫策一手破壞了,周瑜不由暗怪孫策,腦筋飛轉,尋思補救之策.
趙信哪裏會跟將死之人計較,嘲諷道:"伯符何其恨我太甚."
孫策剛要回話,周瑜在一旁急使眼色,示意事情交給他處置.經此一敗之後,孫策幾乎心若死灰,若不是心中牽掛母、弟,怎麼也不會苟且偷生於世,事到如今,也任由周瑜去了.周瑜見孫策會意,默不作聲,大為放心,接口道:"我等與大將軍之爭乃是道義之爭,又無私仇,談不上仇恨,望大將軍明見!"
周瑜這話隻能騙鬼去,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相信,何況趙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