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良也上來勸道:"玄德公節哀,主公的身後事尚需玄德公料理."雖說劉表死前當麵指著劉備為荊州之主,可蒯良一時機還有點不適應,稱劉備為玄德公,而不稱其為主公.
劉備聞言,忽地雙眼轉赤,抱著劉表屍身高聲哭泣道:"兄長安息,劉備在此立誓,若不能為兄長報仇雪恨,誓不為人!"這一句話,不僅表明了劉備自己的心意,而且激起了眾人同仇敵愾之心.
劉表一死,劉備頓時成了名副其實的三軍主帥.發號施令,大權在握的那種感覺可真令人心醉,可劉備卻一點也不敢表現出來,人前一副哀痛欲絕的神情.誰都可以從他臉上看出他和劉表的兄弟之情到底有多深.
劉備令三軍舉哀,斂而不葬,傳下令來,必欲報其殺身之仇後再替劉表風光大葬,言道非如此劉表必定死難瞑目.劉備可真夠狠的,竟然拿死人作文章.下不下葬跟報不報仇又有什麼關係,可為劉表報仇這頂大帽子一扣下,誰還敢多說什麼.
劉表剛死,劉備便依孔明之言,親往蔡、張二人帳中主動給二人賠罪.其實劉備可根本未曾得罪過二人,倒是蔡、張二人先前在不斷的得罪劉備.劉表死前指劉備為荊州之主,這可是眾所皆知,過了明路的事,任蔡瑁、張允二人怎麼不情願,可事實已經擺在那裏了,不得不接受.要說劉備如今的身份,可是今非昔比,劉備如此一來,倒令蔡、張二人驚異不定.現在君臣名分已定,劉備卻逆之而行,讓蔡瑁二人如何不驚.待見劉備神情誠懇,沒有半絲做作,二人這才確定劉備不是要耍陰謀對付他們,而是真的想拉攏他們,二人大喜過望,連忙參拜劉備,口中恬不知恥的呼起"主公"來.劉備也怡然自得,感覺理所當然,並沒有一絲尷尬.
對蔡、張二人來說,有奶便是娘,舊主倒了投靠新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何況劉備繼承劉表基業乃是名正言順,堂堂正正的事,也算不上換主而事.劉表死前將劉備指為荊州之主,可令蔡、張二人驚駭欲死,先前曾那般得罪劉備,要是劉備登上了州牧的寶座,肯定沒他們的好果子吃.蔡、張二人正籌劃著要不要別尋出路,另投他人呢,劉備卻親自過來給他二人賠禮,盡心拉攏二人,叫二人如何不喜出望外呢!
劉備這樣做,不僅成功拉攏了蔡、張二人,而且為他贏得了其餘荊州眾人的歸心.蔡、張得罪劉備之事在荊州幾乎人盡皆知,劉備如此大度原諒了二人,其他人遂不再心懷疑忌,止步不前,紛紛投效劉備.
對劉備來說,這可是意外之喜,事前可根本沒想到這一點,之所以能如此順利贏得人心,都是孔明指點之功,劉備自然深謝孔明.
劉表一死,對劉備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奪取江夏,為劉表報仇,而是穩住整個荊州,不使荊州生亂.劉備在這邊一贏得眾人的效命,便依孔明之謀,派人宣諭各地,各官各安其職,各領其地,絕不變更,而且還多有賞賜.不僅各地官員有賞,各地將士賞賜更是豐厚.這些財物得自劉表之手,用在這個上麵,自然用的其所.對劉備來說錢財是身外物,劉備可從來沒將其看在眼中.若劉備是這樣一個人的話,他也就沒有今日了.
令諭傳出,劉備卻等不得各地的反應,眼下當務之急得先解決江夏之事.這倒是劉備自作聰明惹來的,本來沒有他那句誓為劉表報仇之言,此刻劉備大可以安葬劉表的名義率兵退回襄陽,等各地都安撫定了,再領兵來取江夏不遲,此時卻不能夠了.當初隻一心想為了振奮軍心,贏得人心,一時衝動,才作此語,如今想來,劉備可真是後悔欲死.就因這一句話,大軍就得被拖在此地,倘其餘各地有變,劉備可真要連腸子都悔青了.就算孔明再怎麼智計百出,拿此事也是毫無辦法.事情擺明了,劉備要是此刻回軍襄陽的話,說話豈不等於放屁,日後還有誰會相信他的話,劉備自然不敢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