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喜之不勝,便問何人可出使荊州求救.董和道:"許文休清名聞於海內,當可為使."
劉璋當即修書一封,又令人多備金銀財帛,讓許靖帶往荊州,作為覲見劉備之禮.
這裏黃權點起兵馬,將次要行,流星馬飛報巴郡太守嚴顏領兵西來,自請保守綿竹,以拒曹軍.原來,嚴顏提兵一路加急趕往雒城,將到之時,卻得知雒城已失,劉-等人盡皆降了曹操,當即提兵折向綿竹,保守城池.對劉璋來說,這可是個意外的驚喜,急令黃權領兵趕往相助.盡出府庫財帛分賞三軍,留出一部分交由黃權帶往綿竹給賞嚴顏等人.
許靖等人一路急行,來到襄陽,求見劉備.時劉備正與孔明對坐議事,問孔明道:"此是何意?"孔明笑笑道:"近聞曹孟德發兵去取西川,此必西川告急,到荊州求救來了."劉備道:"軍師之言是也."自孔明"病愈"後,劉備待其更比往昔厚重了許多,再無半分疑忌,對孔明的信任一時無二.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反正離不開孔明,何妨一搏,將州事盡付與孔明.就算孔明有什麼想法,也要以此感化他.孔明雖然隻用了點小小計謀,但收到的效果卻極好.以孔明的眼光,自然看出這些都是出自劉備的真心,君臣之間那點小小隔閡也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殆盡.
見到劉備,奉上劉璋書信.劉備令人接過,十分熱情的對許靖道:"久聞先生大名,今日有緣到此,望先生有以教備!"
許靖雖然私心裏未必看得起劉備這販屨織席出身之人,但劉備如今怎麼說也是貴為一方之主,如此禮待許靖,還是令其頗為感念的.當下躬身行禮道:"些許微名,不足掛齒,倒勞明公記心了."說的雖然很謙遜,但神情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頗為得意.劉備也隻不過隨口說說而已,也沒指望從許靖口中聽到一些有建設性的話,不再就此事糾纏,取過書信,粗略瀏覽一下.沒等劉備開聲,許靖適時道:"望明公念在同為漢室一脈的份上救益州一救!"
劉備以目視孔明,後者卻輕搖羽扇,一派瀟灑自如的坐在一旁,仿佛此事根本與他不相幹似的.劉備隻好對許靖道:"事關重大,且容我細思之."便令人領許靖去驛館歇息.望著許靖退下,劉備轉對孔明道:"軍師之意若何,救是不救?"
孔明卻反問道:"主公一下如何?"
劉備神色轉苦,好似十分同情劉璋的道:"劉益州與我份屬同宗,有骨肉之親,不可不救!"姑且不說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是否屬實,劉璋跟他恐怕是十幾輩子都沾不到邊的親戚,跟劉璋又沒什麼交情,作出這麼一副樣子不知給誰看!
孔明道:"主公仁厚,顧念親情,自然沒錯,可主公想過沒有,如今荊州未穩,多出兵則唯恐荊州有失,少出兵則於事無補,恐怕無力往救."
劉備默然,繼而又道:"軍師不妨想想,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
好在孔明早已習慣了劉備的這一套,加上孔明的耐性夠強,否則整日麵對劉備的這副嘴臉,還真不容易承受.其實孔明也未嚐沒有想過讓劉備趁此良機引兵入川,幫劉璋解危之後,再伺機奪取益州.可擺在眼前的事實一是荊州確實還存在不穩定的因素,此時出兵遠征,真的難以料定會發生什麼事,二是趙信襲取鄴城之後,已然分兵北上、東進,料想以袁術、袁譚之輩決難是趙信對手,隻要趙信一平定青、冀二州,說不定會引兵來報前次進犯之仇,依孔明看來,這事近期內極有可能發生,現在為此作準備還來不及呢,哪還有精力分身他顧.有這兩點理由,就算益州再怎麼吸引人,都隻能望而興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