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北京科源輕型飛機、北京科源輕型飛機以及北京英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高層管理(1 / 3)

第一節餐餘老板造飛機

記北京科源輕型飛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永民

私人造飛機?多數人聽到這事兒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是故事就是騙子。地上跑的汽車、火車還都沒聽說中國有私人達的,還能達出天上飛的?然而,曾是中關村科源酒家老板的原永民,用他掌握的手在中國航空產業史上寫下了精彩一筆:創辦了我國首家私營飛機製達廠,並且把飛機達出來了。

他的藍鷹超輕型飛機,以100%的合格率通過國家民航總局適航司的嚴格審查,獲得了生產許可證,投入大批量工業化生產。不久,我國第一艘私人製達的熱氣飛艇“中華號”又誕生於北京科源輕型飛機有限公司,並在京郊試飛成功,原永民又創造了一個中國第一。

原永民相貌平常,走在路上,大約很少人會把他當成“腕兒”來看,更不會將他同製達飛機掛上鉤。更讓人吃驚的是,原永民“飛”起來之前,從事的是餐飲業。

其實早在十年前,原永民就當了一回不大不小的“新聞人物”。1986年11月,原永民創業的第一次機遇出現了,北京體改辦主持了36家小型國營虧損企業的拍賣會,原永民以當時讓人瞠目結舌的14.2萬元競拍一家小麵館成功,成為中關村麵館的新主人。按拍賣規定,中標人必須辭去公職。原永民毅然辭去海澱區飲食服務公司門市部經理的公職,一頭紮進“海”中。

沒有退路的原永民一門心思撲到麵館的經營中。他一天工作17個小時,天沒亮,就騎上一輛摩托車去大鍾寺批發市場了。幾年後的1992年12月,原永民的“科源酒家”。

1300平方米的四層小白樓在原來麵館的正式營業。酒家每年給原永民帶來百餘萬元的收入,然而不安分的原永民又將目光四處搜索。說來也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原永民後半生的命運。一次,原永民在與朋友小聚時,聽人談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國標先進的鴨式氣動布局輕型飛機,因缺之資金,難以批量生產,原永民的眼睛一亮:就是它了!一直尋尋覓覓的原永民一下子找到了當年砸掉鐵飯碗的感覺。

雖然從小對航空方麵有所愛好,但自己在飛機製達方麵是門外漢。原永民仔細“掂”過自己的份量,然而他懂市場,這對企業的經營者來說,恰恰是第一重要的。他馬上著手市場調研。我國民航事業首先發展的是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其次是40至50座的短途支線客機,而這種類似轎車式的輕型飛機,在今後的20年內需求量大,使用廣泛,國外市場更是看好。

成竹在胸,原永民說幹就幹。有人說,私營企業是中國效率最高的企業,此言不虛。20天內,原永民兩上南京,第一次實地考察,第二次即帶了340萬元人民幣,將專利權一次買斷。

1993年2月25日,中國首家獲準製達飛機的私營企業在海澱區北安河鄉正式成立。原永民這次向銀行貸款1600萬元,一切從零開始。我國並無一套製造輕塱飛機的質量管理體係,原永民恭恭敬敬依靠專家和技術人員(科源公司64人中有26名高級技術人才),逐步摸索,終於形成了一套先進可靠、操作性強的質量保證體係。

1995年5月8日,首架雙座輕型飛機在陽台山腳下試飛成功。原永民激動地哭了,這例不是他又創下了一項“第一”,而是看到全體員工數百個日日夜夜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1995年12月26日,原永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從民航總局領導的手中接過了“塑號設計批準書”和“生產許可證”。

原永民的思路沒有局限於國內,早已跨出了國門。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他將攜產品衝出國門,與外國同行一比高低。原永民表示,當時闖入飛機製造業,正是出於對民族工業落後的憂慮。

在原永民的眼中,從經營酒家到製達飛機,體現的不僅僅是個人夢想的實現與否,更重要的是抓住機遇,為私營企業上一擋次做回“帶頭羊”。原永民會一直“飛”上去,而且越飛越高。

第二節綠傘撐起民族清法化工業

記北京科源輕型飛機公司總經理高強

在當今令郎滿目的日化產品中,鋪天蓋地而來的國外產品比比皆是,但有一把小小的“綠傘”仍支撐著一片民族化工業的綠色天空。這把“綠傘”的創造者是北京綠海化學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高強。今年已近不感之年的高強1982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學院,1985年獲碩士學位,1993年在海澱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了北京綠海化學有限公司。

綠海公司的創業者們看到外國的清潔化工產品逐漸占領了中國市場,再也坐不住了。他們下決心創辦中國的清潔化工產品,確定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科研方針,以自己產品之長克國外產品之短,把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大眾對衛生清潔用品的需求,作為設計產品的性能定位。他們研製成功7大類28種“綠傘”係列潔淨產品,其中8種產品參加了94年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1種產品獲得金獎,2種產品獲得銀獎。李嵐清副總理曾饒有興趣地參觀了他們的生產線和獲獎產品,對他們振興民族化工工業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