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第一次看本書的讀者朋友的話:
本書為另一本書《天下風雲出我輩》的前傳,講的是那本書的主要角色們父輩的故事,到第二卷為止已完成,第三卷起的部分為新書內容,現在在新書地方開始更新,大家多去支持吧,本書還是可以給朋友們加精華的。
新書連接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55940
————————————————————
八年冬,白戎寇邊,殺北地都尉印。以中大夫公孫辰為車騎將軍,屯飛狐。中尉張展為衛將軍,屯句注。郎中令劉開為將軍,軍渭北。河內尹張言為將軍,次霸上。武威侯許衛為將軍,次棘門。以備胡。
十一月,上親勞軍,勒兵,申敕令,賜更卒,自欲征白戎。群臣諫,不聽。乃合洛陽王理,隴西王瑜於西城,車千乘,騎卒十萬人,出狄道。
在大漢王宮西側偏殿的一間暖房中,當朝太史令在木牘上飛快地寫下了以上的文字,——雖然造紙技術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變得相當成熟,而紙張因為價格和重量的優勢被作為通用的信息載體而廣泛地運用於各個部門,但作為記載華夏曆史的史官們仍然固執地認為用竹簡木牘來記錄曆史才是“符合華夏之傳統”,並堅持如此。
當天晚上,司天監袁敬按照慣例登上觀星台,觀至東方,凝視良久,默然不語,下台回房坐定,寫了一道奏折,命令信使以八百裏加急傳往關外皇帝禦前。沉吟片刻,方再次落筆,還未寫上幾個字,便默然不知所言,如此反複再三,方寫完一封書信,命人送往好友冀東渤海王蕭陵的府上。
同時,麗陽宮中,眾多的宮女內侍來回奔走,手中拿著各種醫療和洗潔用品,熱水,巾布,忙成一團。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兒則大睜著他粉嫩可愛的小臉上的一雙大眼睛疑惑而又好奇地四下張望著,若不是被他身後的老太後抱得緊緊地掙脫不開,他肯定早已闖進那扇正掛著一麵厚厚的棉簾的門中一探個究竟。
而他身後的老太後的神色中也滿是焦急和不耐,但又含著一絲期盼,偏生卻因為身份又不便顯露出來,隻能故做鎮定地坐在座椅上,腰挺地直直地望著門,手上還得緊緊地抓著那個不安分的小家夥。她現在所能做的,除了做在此地安定人心以外,隻能是一邊心中跪求那滿天不知道真的存在與否的神仙保佑,並許下如多贈香火錢,修繕廟宇,重塑金身,施舍貧民,架橋修路等無數宏願,一邊死死地盯著那道擋住她視線的棉簾。
一般宮中保暖的棉門簾因為是冬天所用,故而十分厚實,但是裝飾並不華美,所以雖說這宮中所用器物無不精美異常,但這放到一般大戶人家之中可稱得上裝飾的巧奪天工,華美無比的禦寒棉簾,在宮中諸多用品裏隻能說是連一般都說不上。
可就在今天,見識了無數蜀錦蘇繡,平時連宮中的所謂“上品”錦緞也不屑一顧的老太後卻是把這個棉門簾死死地盯了個夠,看得一旁的掌管器物的內侍總管一直心裏暗自嘀咕著,下次采辦什物的時候一定要將各色門簾再弄得更加精美些,好討得太後歡心。
在眾人的手忙腳亂,老太後的焦急和小皇子的好奇與疑惑之中又過了將近半個時辰,侍侯在老太後身旁的宮女已經記不清楚這以次是第幾次按照她的吩咐去看銅壺滴漏的時刻了,方看完了還沒來得及上報時。那扇門上的棉簾仿佛真的被老太後那能夠穿透鐵鎧一般的眼光一下子拉了開來,一個略上了些年紀的宮女滿臉笑容的大聲回稟:“太後大喜,是個小皇子!”
從那宮女放掀開簾子話音未起時,年近六十的老太後就似乎未露一點老態的從座椅上騰地一下蹦了起來,激動之中手上的力道未免用大了一些,勒地懷裏的小皇子好一陣咳嗽。他嘴裏還嘀咕了幾句,惡狠狠地盯住了那個出來“報喜”害得他好不痛苦的宮女的屁股,想找個機會從太後懷中掙脫開來,然後上去狠狠地踹上兩腳好好地解一解氣。——心中一口惡氣還未出完,又感到身子一沉,然後就是屁股上一陣劇痛,可憐他還沒來得及報複別人,自己的屁股倒是先來了一下——原來太後激動之下不光是臉上皺紋如鮮花一般綻開,還忘了手中夾的孩子就上前一把拉住宮女詢問,嚇的那個宮女半天說不上一句話。
著急的老太後丟下了那個被嚇得哆哆嗦嗦不知所雲的宮女徑自衝了進去,隻留下宮女一句:“屋裏有血腥氣,您還是別……”還剛掛在嘴邊,隻能呆呆地立在那裏暗自尋思,這皇家秘方果然保養有方,快六十的老太後還真是老當益壯,不知道像自己這個樣子十幾二十幾年後能不能也一樣的……一切都還在設想之中,就感到屁股上挨了一下,回過神來,隻見在自己屁股上踢了一腳的小皇子也闖進了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