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他們破了很多個記錄,這是在滿清曆史上,第一次戰勝日軍。同時也是第一次全殲聯隊級別的日軍,還是以最短時間內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
這麼多的創紀錄,自然是要被曆史所記載的,之所以留下照片,主要還是為了防止日本人不承認,反正這事他們又不是第一次幹。
“那我們士兵的遺體呢?”
李三才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單人單墓,砍下樹枝刻上士兵的名字,戰後為他們入棺立碑,他們是英雄,應該享受最高的待遇。”
許久之後,張野開口吩咐道。
活著的人要好好的對待,死了的人,更要好好的對待。
無論是從拉攏民眾方麵出發,還是拉攏部隊方麵,張野覺得他都必須要這麼做。華夏講究的是入土為安,若是連個棺材都沒有的話,也難免太過於寒酸了。
而立下石碑,也是在告訴世人,這些死去的將士會千古留名的,他們並沒有白死。至於安葬的地點,張野就選擇在了這座山頭。
這是他們戰鬥過,流過血的地方,這裏不僅是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戰,還有他們的戰友再次撒過熱血。
而這裏,日後也是華夏國內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所有來到這裏的民眾,必須要到千名牆那邊去參拜。
而所有來到這裏的民眾,心中也無一不是充滿了敬重,是他們打響了華夏強大路上的第一槍。
而墓地的後方,便是還原的戰場情景,兩千多個由石頭雕刻的人物被擺放在昔日的戰場上,他們或趴在地上瞄準,或半跪在地上操控著機槍,或者在後方操縱迫擊炮,每一個石像的背後都刻著陣亡士兵的名字以及所屬部隊,出生時間以及陣亡時間等信息。
經過一天的休整,士兵們這才緩過一些勁兒來,輕傷員紛紛前去挖墓坑,或者砍樹刻字。沒有受傷的則去收攏日軍屍體。
在幾千人的忙活下,僅僅隻用了半天的時間,這些工作便全部做完。而與此同時,青州城內那邊也傳來了消息。
城內的日軍或許得到了這邊的消息,東營那邊隨即對青州做出了支援,雖然支援軍隻有一個聯隊,那可能也是日軍唯一剩下部隊的一半。
但這一個聯隊抵達青州之後,青州的防禦將會重新回到開戰之前。而且這次他們也該有防備了,想要輕易的去攻下青州,應該不會很容易。
1898年4月7日,支援的201團兩個營以及202團全部如期抵達黑山。原本由七千多人銳減到五千人左右的複漢軍,再一次得到了生力軍的補充,總兵力瞬間達到了九千人左右。
203團將會在五日以後抵達,而屆時他們的總兵力將會達到一萬二千人左右,到時部隊也早就休整完了,即便是拿下有五千多日軍據守的青州城,也不是不可能。
“倉庫裏還有多少炮?”
張野對著身邊的一個隨從軍官問道。
“一百一十門步兵炮,炮彈五萬發左右;五百門迫擊炮,炮彈六萬發左右。”
隨從翻了下本子,上麵清晰的記錄著各種庫存,他也算是張野的貼身秘書,掌握著所有的庫存數據。
當然了,張野對於他的要求也很嚴格,要形影不離,或者說是不準離開警衛的視線。
一百一十門步兵炮,這些都是庫存貨,不可能一生產出來就裝備給部隊。首先,每支部隊的火力配備都是統一的,隻有當火炮損失之後,才會得到補充,而這些餘下的庫存,則是在為新組建的部隊做準備。
“全部調過來!”
雖然兵工廠正在馬不停蹄的生產,但這個速度還是有些趕不上。
特別是經過這次戰鬥之後,迫擊炮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更是讓張野鬱悶不已。雖然這跟他們的高頻率使用有直接的關係,但張野總覺得應該可以更好一些的。
而接下來要麵對的日軍就更具有威脅了,他們不僅有炮,還有城牆。張野甚至都不知道,日軍的炮射程有多遠?自己的炮能不能幹掉日軍?
但是多調一些終歸是沒錯的,至少不會像這次一樣,迫擊炮報廢了,迫擊炮手就隻能拿著步槍當步兵。
當然了,如果順利的話,張野不介意直接把日軍給趕出華夏。或者將已經抵達山東的日軍給全殲,試想一下,若是此次複漢軍全殲了日本第三師團,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