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盜版(1 / 2)

除了前麵說的風格問題,這張專輯之所以會失敗,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那就是數字音樂的崛起。

這一世因為盧德雙的出現,導致網吧在全國遍地開花,甚至因為競爭的原因,導致原本屬於天價的上網費,在這兩年裏,已經直接跳水到十幾年後,普通網吧的上網費用,一小時三元,甚至在一些黑網吧裏,更有一小時兩元的存在。

這樣的情況,自然就導致了國內網民的暴增,那速度,簡直跟坐上火箭一般。

而當網民們在網上可以搜到免費的音樂時,那麼他們為什麼要浪費錢去購買專輯?

可以說,這個問題,是無解。

唱片行業。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裏,已經發展了上百年,成熟完善的市場環境和高力度的版權保護政策,使這些國家的消費者長期以來養成了正版消費的良好習慣。

然而數字音樂出現後,網絡免費下載音樂,在短時間裏就對唱片公司的銷量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也許是從來沒有經曆過如此重大的盜版衝擊的唱片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沒能找到能夠阻截網絡盜版、保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直到2003年蘋果公司推出iPod+iTunes模式,並從中賺到了大把的真金白銀,唱片界才看到了一個能解決自己當下困境的可行方案。

雖然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歐美的數字音樂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軌道,但是傳統唱片業的衰敗已成事實。

唱片巨頭獨享高額利潤的時代一去不複返,現在的唱片公司隻能與網絡運營商、數字音樂服務商、終端設備製造商等共同分享數字音樂這塊蛋糕。對歐美的唱片產業而言,數字音樂時代的到來是一場由新技術產業對傳統產業發起的利益篡奪,傳統唱片產業與新技術的合作更多的是出於被迫而非對其發自內心的追捧。

而在華夏,唱片公司的心態卻大不相同。

說實話,華夏的唱片市場從來都未能發育成熟,傳統音樂產業長期困擾於盜版對其利益的侵蝕,盜版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5%,發行唱片無利可圖是一個公開的事實。

在這樣的境況下,國內的唱片公司磨練出了一套不靠發行唱片生存的本領,它們大多淪為了經濟公司,靠藝人走穴、開演唱會和廣告代言勉強維生。數字音樂的到來,使中國唱片業本來就微薄的贏利空間進一步被擠壓。但是對於本來就在唱片銷售上賺不到錢的唱片公司來說,對這種打擊的感受力度遠遠沒有他們的外國同行來得那麼強烈,因為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實體盜版變成網絡盜版而已。

而真正對數字音樂充滿怨念的人,估計要數國內的實體唱片的盜版商們,他們才是數字音樂時代到來的真正利益受害者!

“那按你的意思,我這專輯的首日銷量,還算不錯嘍?”

聽著盧德雙的解說,黃博也漸漸緩過神來,以他對音樂的熱忱,自然是知道數字音樂這個東西,可畢竟沒有親身經曆過,他並不是很了解數字音樂的危害有多大,不過有一點,他是聽出來了,那就是現在實體唱片業在數字音樂跟盜版商的夾擊下,已經真的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