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戰爭中,雖然是以冷兵器為主的,但是科技仍然很重要,之前的國家完全不在乎科技的發展,而我們鳳鳴帝國不同,科技是需要不斷創新的,而創新的科技可以使我們帝國更加強大,所以人民第一,科技第二,這是我們的國本,同樣也是我們所推崇的理念。”《帝國科技大會》——劉坤語。
科技在現代很重要,同樣的,在古代也一樣,隻不過古代的人不在乎什麼科技,他們隻在乎農業,就算是商業也讓人排斥,知道宋朝商人的地位才好一些。在之前商人是士人所看不起的職業,而科技的發展也一直停滯不前,這也是因為掌權的士人階級認為那些科技都是沒有用的東西。
但是來自現代的肖斌和劉坤知道這些的重要性,而在他們之中還有一個對這些很感興趣的卓強,在肖斌和劉坤的支持下,從185年,卓強就開始了自己的研究。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停下來過,雖然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但是現在卻一次性拿了出來,讓肖斌和劉坤膛目結舌,沒想到這個不愛說話的四弟還有這麼一手。
紙張,卓強在189年完成研究,改變了紙張的製作過程,材料變得很便宜,而製作的過程更是變得簡潔。原本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一直沿用的是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但是用哪種方法製作的紙張很硬,發黃,用來做草紙都嫌紮屁股,更不要說什麼去寫字了。而卓強用現代的知識改變了紙張的製作方法。雖然沒有細致到纖維,但是也簡單了很多,製取(製漿)-洗選漂白-配漿-上網成紙-烘幹壓光-切割。這個過程對於當時的技術來說,還是簡單的,所以新一代的紙張生產了出來,而且大量的運用到了生活中,雖然不能說家家都能夠用到紙,但是也基本上普及了。
第二類是農用工具,漢代時期的農耕主要是靠人力,而卓強卻提出了水車。雖然在幾十年後,魏國的鄭渾發明了水車,但是相對於卓強的水車還是有差距的。在一些水量大的地方安裝水車,可以節省人力,而效率也變得高了一些。新的農具也被卓強創造出來。雖然在漢朝有牛和馬拉動的簍犁,但是沒有那麼的牛和馬,用起來也是很費力,多半都是依靠著人力的。卓強發明了單行播種的木器,稱為瓠種器,製造簡單,便宜耐用,而且用起來極為省力省事。並且改造了除草的工具鐵鋤,加長了木杆和擴大了鐵片的麵積,用起來更加方便。
第三種是盔甲,漢朝的盔甲厚重,雖然對於身體的防護很好,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士兵們扛著重達二十斤的盔甲跑了數十裏地,好不容易追到了敵人卻沒有力氣打仗了,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自鳳鳴軍建軍以來,大多的都是騎兵,但是戰馬也是有極限的,本來人的體重就很重了,再加上盔甲,足夠能夠壓死一批普通的戰馬,當然前提是不停地追擊。所以劉坤一直磨著卓強,讓他改進盔甲的質地,改成輕型的盔甲,這個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從殷商開始,戰爭就不斷,古代打仗打的就是士兵的武器鋒利和盔甲堅硬,當然也有戰術問題,可是想一下,如果一群農民穿著布衣和一群穿著盔甲拿著鋼槍的士兵去戰鬥,結果不用想也知道的。所以各國都想著讓自己的士兵用的武器更堅固,盔甲更堅硬,所以到了東漢末年,盔甲和兵器的鍛造已經到了一種飽和的地步。但是這卻難不倒卓強,想要改造兵器和盔甲,首先解決的問題就是資源。鳳鳴軍控製的地方包括今天的遼寧,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寧夏、河北。這幾個地方都是資源異常豐富的地方。而劉坤等人都是來自現代的,自然知道哪裏有他們需要的資源,所以在這十年來,肖斌和劉坤不斷派人尋找煤礦和鐵礦,加以開采,所以金屬資源是極其充足的。卓強也不負眾望的研究出了新一代盔甲,這種盔甲重七斤,可謂是輕盔甲了,而它的防禦能力卻是極強的,連肖斌的七星伏龍刀也隻能在上麵留下一點刀痕,卓強取名鳳鳴甲。鳳鳴甲的出現可把肖斌高興壞了,但是為了防止這種技術外泄,肖斌讓卓強封鎖了鍛造的方法,專門由桌前親自打造這種盔甲。而鳳鳴甲的誕生預示著鳳鳴軍的戰鬥力和戰爭潛力又上了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