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六十八、禪寺辯法(二)(1 / 2)

方丈見中年僧人動了怒氣,長聲說:“嗔喜憂悲,怒歡妄癡,佛法度化,佛門弟子清修為何?”。中年僧人一愣,想了一想,憤憤退回去站在旁邊。明空聽了似有所悟,起身合十:“阿彌陀佛,萬生萬物,萬物萬滅,世間一切皆是虛幻,原不該有怨責之心”。方丈微微點頭:“師弟說的是,坐下來,聽施主們還有哪些話要說”。吳比看方丈申飭了中年和尚,便又坐回來不解道:“請問方丈,我確實出於好意為那僧人求情,為何那位大師說我對佛門不敬?還請賜教”。方丈向吳比搖了搖手:“吳施主多想了。敝寺弟子修行不夠,動了嗔心,還請原諒”。吳比看中年僧人仍然一臉怒氣,想來自己哪句話肯定得罪了他,心說:“佛門弟子也有小氣的”。寧可看到方丈不回答吳比的話,也不提外麵叩頭的僧人,忍不住問:“大師,我們向您求情,不答應也就是了,為什麼弄這麼多玄虛出來,佛門弟子不打誑語,不做回答是什麼意思?”。吳比看寧可幫著自己說話,大受鼓舞,站起來向方丈施了一禮:“大師,雖然我不知道哪裏說得不對,可是還懇請方丈寬宥了外麵那個和尚吧,世人都有慈悲心,更何況是我佛慈悲呢”。寧可頻頻點頭:“是呀,方丈,別讓那和尚再磕頭了”。中年僧人聽兩人說完,麵色更加難看,礙於方丈,隻能自己小聲嘀咕不敢大聲說出來。方丈看了他一眼,:“有什麼想說的,不要放在肚子裏”。中年僧人低首稱是:“方丈,這班人仗著給寺裏敬奉些功德錢,便對寺內清修指手畫腳,他們這般羞辱我們,還要一再謙讓,弟子想不通”。寧可不服氣:“大和尚,我們好好的向方丈求情,你在這裏一昧裝神弄鬼,說什麼我們對佛家不敬,啊,知道了,外麵那個和尚跟你有仇,是你攛掇方丈懲罰的吧,這時看有人講情,怕方丈答應,就出來說不敬佛法,你這樣的心,怎麼還是慈悲心”,說到這裏覺得自己特別有理,扭頭對方丈說:“大師,就是這麼回事,你被蒙蔽了,最該責罰的人就是這個和尚”。中年僧人被寧可搶白的說不出話,接連說了幾個我字,臉憋的通紅。吳比見中年僧人說不出話,走到方丈身邊:“大師,我們說的有道理吧”。方丈哈哈大笑,對著寧可說:“女施主宅心仁厚,卻不知道佛門清規,本來這是佛門弟子修行之事,不足以道,既然這樣,大家不閑煩,我就給講一講,至於責罰就不必了”。寧可撅著嘴,看方丈慈眉善目,忍住話語不再爭辯,等著說明白。吳比卻繼續講:“大師的話,我們一定要聽,但還請把外麵那僧人叫回來……”,話未說完,中年僧人大叫一聲:“方丈——”。方丈一擺手剛要說話,寧可接茬道:“這位大和尚要是再多說,我就請方丈責罰你了”。方丈嗬嗬笑起來:“女施主,還要不要聽了,其實這裏麵最應該受罰的是他”,說著話用手一指仰望。仰望正在津津有味的品著茶,一心看吳比幾個人怎樣出醜,沒成想方丈突然指向自己,不由一呆:“方丈……,我一言未發,怎麼說到我的頭上了”。吳比對方丈說:“大師說的對,還請教訓”。寧可十分奇怪,盯著仰望,不知道方丈為何這樣說。方丈嗬嗬一笑,向仰望招招手:“這位施主要不要聽聽”。仰望站起身走到跟前:“當然要聽一聽”。方丈點點頭:“吳施主和其家人經常來我寺敬香,捐獻財物,可以說功德無量”。吳比連忙說:“哪裏,哪裏”。仰望聽吳比這麼說不由“切”了一聲,方丈抬頭看看他:“這位施主看上去精氣十足,目光有神,方才坐在椅上,神情自若,悠然品茶,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看來似乎對叩頭僧人一事有所了解,可否給在座的眾位講一講”。吳比心中暗恨:“好哇,原來你早知道,偏偏不說”。仰望臉一紅,施了一禮:“方丈既然這樣講,我就來說一說,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方丈點點頭,仰望微微一笑,說:“我們在路上看見的僧人應該是苦行僧。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冥想修行,通過修行把物質生活降到最為簡單,以此來追求心靈的解脫,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而修行的主要方法就是自我節製、自我磨練、拒絕物質和肉體的引誘。苦行僧修行極為不易,一旦修行中不能忍受各種苦難中途放棄,則前功盡棄,所有修行化為烏有,對於修行者本人和所在的寺院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寧可一聽原來如此,吐了下舌頭,向方丈道:“大師,原來是這麼回事,咱們誤會了,對不起啊。可是為什麼(用手一指仰望)他該受責罰呢”。方丈笑容和藹,大聲道:“女施主問的對啊。老僧當然有道理。其實這位年輕施主說的不盡然,苦行僧是古宗教的一支,佛教僧人的苦行不同於他們,是相對世間安樂而言,指的是要舍棄好衣、好餐、好眠等貪欲。如這位施主剛剛所說的是‘外道苦行’,做的是那種沒什麼好處的極端之苦,比如裸體受戒、吃牛糞狗糞、用火燒身體、躺在尖刺上等等,這些都不是佛法,佛家稱為下賤業,這些至苦至困的行為,普通人也能做到,非是聖道”。仰望從小看過一些佛教讀物,對佛教有些了解,自認博學多聞,今天聽方丈講來,才知道自己見識太淺,但心有不服,說:“方丈精研佛法,比我所學為多,說的定然沒錯,是我曲解了。然世外之人為何重財重利,設門售票,以佛家虛幻,招攬財源。來到寺內,布施財物的就功德無量,無財無勢的貧賤百姓,不知如何修行功德?”。仰望這話說的有些尖酸,適才見方丈不住的提及吳比家中捐奉香火之事,而吳比又以此為傲,心想:“我進寺之時一語不發,吳比說個不停,羞辱苦行僧,你不責怪他,反倒難為我,今天倒要問一問,南山寺名為寺院,為何收取門票積斂收入,有錢有勢你們就尊為上賓,到底應不應該?”。方丈聞言嗬嗬一笑,念道:“阿彌陀佛,施主已有障業,我佛慈悲,待我為你點化”。仰望凝目不語,聽方丈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