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六人正想辦法離開,忽聽地上王君啊的一聲驚呼。原來她躺在地上被海風一吹清醒過來,看見馮金玲站在和尚身後,不由得驚叫出來。六人心意相通,分成兩隊,每隊三人分別撲向王君和馮金玲。法相急忙回身擋住馮金玲,仰望踉蹌幾步擋在王君身旁。六人實則以進為退,見法相後撤幾步,便脫離了他的籠罩,返身快速沒入森林,消失無蹤。法相歎了一聲,輕念“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目光轉向馮金玲,十分柔和。王君內心驚恐,戰戰兢兢起身躲在仰望身後,不敢探出頭來。仰望向法相施禮:“多謝相救”。法相微微點頭,向馮金玲招手,馮金玲慢慢走近身前,眼中滿是淚水。法相問:“今日半夜來我住處,難道心中還是困惑?”。馮金玲點頭,轉過臉看了看仰望身後的王君,又轉過來,想要說什麼,忽然身體發抖,目光開始遊移,嘴角咧開,口水順著嘴邊流出,看來毒癮發作了。法相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伸掌在馮金玲身上幾個穴位按了幾下,馮金玲委頓倒地,法相跟著盤坐下來扶住她,按住她的麵頰,使其張開嘴,從僧袍中拿出一個小瓶,打開蓋,將裏麵汁液送到她口中,之後又收了回去。馮金玲被法相這麼一弄,似乎精神好轉,坐在地上,怔怔發呆,忽然哭出聲:“大師,為什麼救我,為什麼救我?”。法相滿臉慈悲,向仰望和他身後的王君招手:“來,看我能不能化解這段怨結”。仰望心中奇怪,想來可能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拉著王君走過去,圍著法相坐下。王君靠近馮金玲,偷眼觀瞧,見她眼窩塌陷,麵色慘白,消瘦憔悴,心中甚感愧疚,恐懼減少,伸出手握住馮金玲。馮金玲身子一抖,輕輕抽出手,看了一眼王君,目光悲傷。法相用手一指仰望:“施主目光驚疑,看來定有諸多疑問”又一指王君和馮金玲:“兩位女施主多有結怨,內心憂懼驚恐,被心魔所困,世間悲苦已多,菩薩慈悲,願除一切罪孽”。仰望白天經方丈指點,自感對佛學經典知之太少,以往所學都是皮毛,早收起了炫耀之心,對佛教即好奇又敬畏,此時聽法相這樣講,含額點頭,不敢說話,心想:“佛門中事,不宜多說,虛心聽法便好”。隻聽法相說:“人生在世,有愛恨情仇者,苦悲歡離合,有貪欲戀財者,苦壑溝難填,有生老病死者,苦體痛心煎,林林總總,難以列舉。喜怒哀怨,嗔怒貪癡,憂懼驚恐萬般心境由魔而生,煩惱自來。愛過恨過又能怎樣?得到失去又會如何?重他人評價,活自身虛偽,勞心勞力,到頭來都是虛無”,說到此,抬眼看向茫茫大海,明月映照,海上觀音像靜立無聲,一雙眼睛仿佛充滿慈悲看著山崖上圍坐在一起的人。仰望想:“方丈說他曾遭逢慘禍,做過驚駭之事,看來心中悲苦更勝於常人,不知如何被點化解脫的”。馮金玲和王君心有所感,想到自己的生活,覺得苦不堪言。法相繼續說:“那日馮施主被王、林二位施主抬到船上,扔於海中,恰讓我看到,救了她一命。細問之下,和我講了與林、王二位的淵源糾葛,雖沒有細說,也了解了一些因由。馮施主身受毒品之害,內心的爭鬥和對親人的愧疚,無法抵禦毒品的侵蝕,讓她一時是人一時是鬼,難以解脫。”王君身子一抖,怯怯的看了一眼馮金玲,想起剛到海島時馮金玲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真情幫助,感到愧悔難當,眼淚簌簌落下。馮金玲雙手抱頭,怔怔發呆,喃喃說:“大師救我,大師救我”。法相歎了口氣,將手掌輕輕放在她頭頂,一股熱流在其全身至上而下流淌開,心情緩緩平靜下來。法相輕念一聲“阿彌陀佛”說:“我兒時家逢慘禍,由****大師撫養長大,但少年時,難忘仇恨,犯下大惡。****大師為救我於迷途,舍棄自己修行,故意違反戒條和法律,陪我在看守所度過那段最無助的時間。之後,佛教協會給****大師嚴厲處分,雖然保留了僧籍,卻終生不能在寺廟住持,圓寂後不準入塔安奉。這一切都因我而起,連累大師一生修行。歸來後,我心中滿是悔恨,無法原諒自己,整日折磨自己的身體,****大師發現後輕輕撫摸我的頭頂,隻說了句‘阿彌陀佛’,那時我心裏忽然頓悟,拜在大師身前,願意身入空門,學法誦經,消我罪孽。大師收我為徒,從教我學習內經練氣心法開始,平息我心中怨恨之情,待我心氣漸和,又給我講授經文。最開始傳授的便是十分晦澀難懂的大悲咒。當時我不明所以,****大師講‘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其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高深佛法,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以此濟世渡人,是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聽****大師這樣講,我才恍然,大師是要用大悲咒為我消除業障,要我真正能無妄無我,才可虔心修行得到正果。自從學誦大悲咒後,心中愈加安靜,後來又學習地藏經等各類佛家經典,讓我漸窺佛門聖學,開始了真正的佛學修行。今日,以我之法力,難解施主們的悲苦,但願意以身說法,將大悲咒講與你們。觀音大士大慈大悲,大家如遇心中苦悶難言時,可誦念大悲咒或許能有幫助”。馮金玲、王君二人都盼著脫離苦海,聽法相要講大悲咒,精神一振,靜心聽起來。法相說完這些並未接著講下去,腿一用力從地上站起來,轉身麵向南海觀音像慢慢跪了下去,虔誠的叩了幾下,口中輕念:“菩薩慈悲,承大士心願,今日弟子傳講經文,以渡世人於苦海,幸有功德,請增持****大師,弟子一無所需,阿彌陀佛”。仰望聽到這裏心中一動:“看來法相對自己連累****大師之事仍不能釋然,辜負****大師的本意,想什麼辦法能點化他一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