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國家興亡天下事 第九十一章 大開殺戒(1 / 2)

平王反叛是注定要失敗的,然而即便青州被收複,大漢的根基,也出現了動搖。

根基出現了動搖,這不怕,古人常言查漏補缺,不就是為了解決那些疏忽的問題,但是怕隻怕洪武帝沒有發現,或者說不在意這些事情。

就像人們常說的,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為何有此言論,那是因為君子行事光明磊落,與你之矛盾,自會言明其說,不會做些暗中的勾當;但是小人則不然,暗中恨你入骨,卻依能笑臉相迎,然後再暗謀策劃置你於死地。

歸根結底,還是暗處與明處的關係,明箭易擋,暗箭難防,世間事情,無外乎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但如若不知問題所在,又如何解決。

此刻的大漢,就是如此,根基動搖而不自知,此般下去,注定要滅亡。

大漢之興衰,嚴冬不想管,也管不了,但是如果大漢亡了,自己又該如何?

想到這裏,嚴冬不禁啞然失笑,自己似乎操心的太多了,雖說王朝的覆滅很快,有的僅僅幾年便會成為曆史,但是大漢並非那些病入膏肓的老者,也隻是身負暗疾罷了。

拋卻腦海中那些想法,嚴冬看向童顏,雖然自己腦海中仿若過了幾年,但卻也是一瞬間的事情。童顏並未察覺什麼。

童顏剛才之問“平王為何叛亂!”

嚴冬想要告訴童顏,但凡這世間情理,最終歸結,無外乎還是誰聽誰的問題。

平王雖然位高權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上麵,終究還是有著洪武帝,他必須還要聽從洪武帝的命令。

有人也許會說,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但是偏偏在這世上,有天子之說。

天子之言,雖受限製,卻也算是自由。

但這些話,嚴冬又覺得說不得,童顏算是一個忠臣,而自己的言論,對他來說,無異於大逆不道之言。

“童將軍,抓到了平王,自可以問之一問。”嚴冬輕笑著。

搖頭苦笑,童顏又豈敢做這些事情,詢問平王,那也是隻有深受皇命的大臣才能。

兩人又是商談了許久,去依舊拿臨淄城沒有什麼辦法。

李炳德雖然封鎖平王逃走的消息,但是偌大的平王府,難免會有人將事情傳了出來,不過,得知此事的,也都是些與平王關係甚密的權貴。

平王出逃,那自己等人又該如何呢?

一時間,這些人陷入了惶恐之中。

臨淄城是大城,雖然很多權貴早有撤退的後路,但是畢竟不同於那些小城般方便,地道等事情更是不可能有,畢竟那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而且很難掩人耳目。

城外被平叛大軍包圍,李炳德也不能放自己等人出去,但是思來想去,他們在納悶,平王是如何出城的?

不過想來想去,也隻有暗道方才能夠躲過眾人的耳目。

想到這裏,那些權貴們不禁心思活躍起來。

臨淄城與平叛大軍又是一日相安無事,這倒不是雙方不想交戰,而是都覺得沒有勝算和把握,這般平白無故的消耗兵力,反倒有些無趣。

燈火初上,臨淄城內安靜異常,但是在這一條條街巷之中,不少身著華服者皆是向城門而去。

那些個巡邏的士卒本想阻止,但是待看到來人的麵孔,又是無奈的放行。

戒嚴,也隻是對那些平常百姓來說罷了,稍有權勢者,又豈會在意這些。

李炳德得知那些權貴一同前來,心中不禁打鼓,難道,平王離去事發了?

頓時有些頭疼,李炳德還是傳令,將這些權貴迎入城門附近的一個院子。

眾人看到李炳德之時,不由得目光泛紅,這臨淄城,可就掌握在眼前的此人的手中,他們的性命,亦都是掌握在李炳德的手中。

如果說之前還有平王能夠震懾住李炳德,那麼現在,整個臨淄城內,可真的是李炳德說了算了。

“李將軍,平王殿下可是真的離去了?”周輝率先開口,雖然心中早已知曉事情,但還是不甘心的想要確認一下。

李炳德望眼看去,一個個官員權貴皆是緊張的盯著自己。心知平王的事情瞞不住,李炳德隻得沉重的點了點頭。

院子內鴉雀無聲,這些權貴都沒有想到,平王真的拋下他們走了。

片刻的沉寂之後,他們又都是看著李炳德。

“李將軍,我們歸降吧。”一個官員上前激憤的說著。

“對!歸降,如果在抵抗下去,咱們隻能是死路一條。”

“歸降?你以為歸降就沒事了嗎?咱們犯下的,可是反叛的大罪,誰都別指望保下腦袋。”

“那你說,不歸降還能怎樣?難道等到平叛大軍殺入城內,到那時,大家都是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