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杜崇山的這番話也引起了榮道聲的感慨,他對杜崇山的分析極為讚同。
“是啊,下邊都在說招商引資一天比一天難,投資商挑三揀四,地方上要想招到一個合意的項目更是難比登天,但是看看宋州今年一季度的招商引資數據,依然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而據我所知去年這個時候同樣是宋州招商引資大獲豐收的時候,宋州仍然實現了同比的大幅增長,為什麼宋州/豐州這樣的城市就能做到,我們其他地市的黨委政府卻隻會屢屢喊苦叫累?”
“這其實就是一個問題,你黨委政府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沒有?你知道不知道當前投資商們最關心哪些問題,最看重哪些要素?老是抱著老一套想法,請吃請喝,地價折扣,稅收優惠,以為這樣投資商就願意在你這裏投資落戶了,天下有這麼簡單的好事麼?”
榮道聲越說感觸越深,聲音也提高了幾度。
“投資商來你這裏投資建廠,不是來呆上一年半載就能賺回本的,那是需要持久的發展,你這地價也好,稅收也好,要麼就是一錘子買賣,要麼就是三五年到點,能讓人家賺回本麼?顯然不可能,但是其他要素呢?你們跟上了麼?像剛才老杜提到的,可持續的職業教育體係建設,可以使得企業落地之後享受到長久的,持續不斷的為企業提供助力,你的招商引資後期服務質量也同樣是人家投資商看重的。拉來之後,就不聞不問了,甚至關門打狗了。你怎麼能讓人放心留下來謀發展?”
“還有,總是把目光盯著外邊兒,盯著什麼五百強,什麼外資企業,卻忽略了本地民營企業的發展,我看過宋州的一些數據,如果說前期宋州還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對外招商引資上。在大項目上還是放在對外招商引資上,那麼近一兩年來。在中小企業的培育上,宋州明顯與其他地方不一樣,更鼓勵和扶持本土企業的創業發展,尤其是鼓勵返鄉民工創業和大學生回鄉創業。宋州市,以及宋州經開區和遂安/蘇譙都出台了專門的政策來針對返鄉民工和回家大學生創業,這就很好嘛,其他地方我就沒看到誰有這個意識,而宋州目前快速發展的經濟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小企業的蓬勃興起,這也是陸為民多次向我彙報時提及的。”
榮道聲所說的這些都是目前昌江省在招商引資中存在的問題,重招商引資,輕本土企業培育發展,重招商引資前的準備。輕招商引資後的服務,重硬件設施,輕軟件服務。重具體項目的招攬,輕配套的製度建設。
方國綱見兩位主要領導越說越興奮,都有些跑題了,忙輕咳一聲,“榮書記,您剛才說的。其實也就是咱們省裏各地市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都還停留於較為低級的階段。發展經濟要麼就是招商引資,要麼就是用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這幾乎成為了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的套路了,但是隨著競爭日趨激烈,你怎麼來脫穎而出,你怎麼來實現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這裏邊有太多的經驗要總結,也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但我們的很多領導幹部心思卻不在學習總結上。”
似乎是方國綱的話語有些嚴肅,讓榮道聲和杜崇山心思都收斂了一些回來,榮道聲點點頭,“老方,說說吧,前期你和老左去了京裏,中組部那邊有什麼新的東西?”
“部裏邊新東西倒是沒有太多,不過也提到了對年輕幹部的培養和考察,專門提到了我們省陸為民同誌,另外也談到今年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可能部裏邊近期會下來,有一些考察工作要進行。”方國綱彙報道。
榮道聲微微頜首,示意明白方國綱的意思,“部裏邊要下來考察了?我估計也差不多了,我和老杜去年到京裏參加四中全會時部裏邊領導就和我們交換過意見。部裏邊的意思是幹部選拔和交流機製要逐步形成定製,本地幹部要盡可能的實現橫向和縱向的交流,我和老杜也闡明了我們的觀點,交流是好事,但是也需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本地幹部在合適的崗位上有時候的確能夠發揮出比外來幹部更顯著的效果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央對幹部的交流提拔日益重視,也逐漸形成了定製,從原來三七開甚至二八開,逐漸向四六開甚至五五開的狀況變化。
也就是說原來提拔幹部,十個裏邊頂多也就是兩三個會交流出去,而且不少都是提拔起來之後工作幾年才交流出去,但現在情況有變化,一是交流出去的比例在增大,二是很多都是在提拔時候就交流出去了。